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778 11
2013-06-22

境内大移民

2013/6/21 每日经济新闻

外地人如何挤入中国一线城市?答案是,境内移民。

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了一套详尽的积分制度,该办法透明、公开,相比较其他城市满嘴道德、标准却暧昧不清,要公平得多。

积分构成显示,两类人士受到上海欢迎。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一类是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属于城市稀缺专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获得上限最高的积分。教育背景指标最高分值110分,持证人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的被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可获得积分。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指标最高分值140分,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可获得积分。

另一类是企业家与投资者,在加分指标中,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指标最高100分。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指标最高100分。按照申请居住证“两个合法稳定”的前提条件——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在上海无居所、无半年以上劳动合同、纳税证明者被排除在外。

拥有居住证的人士与上海本地户籍人士拥有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除了三项,一个是父母不能投靠,第二个是不能享受上海市低保待遇,第三个是不能申请购买共有产权房。异地就业者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与医疗保险,居住证与户籍含金量相差不大,可以替代户籍使用。并且,拥有居住证者不必放弃老家的田地、社保等等,相当于同时拥有两份保障。

上述两种标准与国际两类主流移民情况相似,即技术移民与资金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都采取相似的做法,上海政府实行拿来主义。

一境之内居然需要以移民式的打分制划分人群,的确令人悲哀,却是不得不承认的中国现实。众多的人口、崩溃的环境、不同的保障水平,决定了境内技术与资金移民成为大城市政府的理性选择。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常住人口为1961万,到2011年年末增加到201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57.6万人,增速比2001年至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到201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一年内又增加了50.7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773.8万人,增加31.6万人。这还是人口增量极少的一年。

上海常住人口更多。按照上海官方数据,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2347.4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外来常住人口达到935.36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39.8%。2011年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45.5万人,从“六普”到“五普”,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661.15万人,年均增加66.1万人,增长40.3%。考虑到绝大多数进入大城市人口不会到相关部门登记,京、沪常住人口恐怕要远远高于政府统计的数据。

上海积分制的做法值得鼓励,却没有解决关键的问题。

首先,以政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打分,未必能够筛选出市场真正需要的紧缺人才。最终,上海得到高分的是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亦步亦趋的高级打工人才,上海这座城市依然难以摆脱高级打工城市的烙印。其次,投资移民拉动就业可以获得高分,但真正的企业家早已是国际人士,这座城市应该给予创业者以足够的关注。国际投资移民中最让人头痛的是,一大笔投资移民之后,移民输入国本希望这些人能够创办企业、拉动当地就业,没想到这些人却当起寓公、大买房产,加拿大等国,这样的中国移民不少,上海在拿来之余,应该避免重蹈覆辙。创新的城市不需要大量手持来路不明钱的寓公。

居住证不等于户籍制,拥有居住证的人可以获得户籍所在地的所有福利,对于人口大国而言,这是难以忍受的巨大资源浪费。此时,应由中央政府出面,勾销拥有居住证的人在原籍的福利,以示公平,尽快把居住证等同于户籍。

户籍制度必须改革,但民粹主义要求一天就放开要不得,必然天下大乱,此时需要做的是类似于上海的公平积分,而后放开城市群中、公共福利基本均等地区的户籍流动,以有序实现取消户籍制的大同梦想。

上海居住证积分制,是有益的尝试,如果成功,可推广到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



注:理性,务实,最重要

现实是离封建不远,八旗制屡屡抬头

又经过文革的熏陶,有民粹色彩

糟糕的两种极端互相掺杂

务实派只能靠边站

饭要一口口吃,过于激进,会噎死



浦发硅谷银行,需要人民币与股权投资的放开

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

肯一如既往地乐观

希望把硅谷银行办到中国

中国需要开放,多元化对中国有利



晚上在山间居然看到了萤火虫

幽幽一两点亮

在树丛间杂草上闪烁

感动莫名

这是最需要清洁水源的小昆虫

不见已经二十年了

三十散落着西式石砌小别墅

精神气保养得好

在浙北山间吃到英国小老板开的正宗西餐厅

一点也不违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22 16:14: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2 16:30:48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2 16:32:02
      人才、资金、技术都是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好像人才和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率是3:1,显然人才对经济的贡献是高于资本或投资的。我感觉吸引人才的硬指标不如吸引人才的软环境,这才是最给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3 08:02:01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8 16:36:52
看看看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