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899 6
2013-06-26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规则上线后,发现其交易制度支持做市商,根据其规则,产生了一些想法,特向诸位求教。

1.某一挂牌公司的做市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其实也就是该公司的一些活跃股东吗?
    比如,某公司按照新三板要求,确定了主办券商和副主办券商,那么他们在接受市场投资人买入证券的要求前,一定是持有该挂牌公司股票的对吧,那么他们就首先是该挂牌公司的股东,如何规范他们的持股比例?或者举个极端一点的假设,未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千家,某券商是这数千家挂牌公司的做市商,那么在这些挂牌公司同时开股东会的时候。。。
    另外,既然这些券商被确定为某挂牌公司的做市商,那么他们如何保证手中股票库存足够供应给市场投资者?或者说,他必须一直保持拥有着某比例的某挂牌公司股票,在他为数家挂牌公司指定做市商的情况下,他如何降低“证券备付”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问题?


2.做市交易实际运行中到底是怎样一种模式?

  做市商提出某股票的买卖报价---->投资人根据做市商公布的价格进行买卖

   如果该在该公布买卖价中,无投资者有买卖意愿,则做市商更新价格或拉大买卖价差,直到达成交易?

问题大概就这两点,还望众位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26 19:38:10
1.首先我不是太了解股票的问题,但是单从资金流动的角度讲,按照楼主的设想极端请款,那么那家券商将不再是券商,因为它在所有公司都占有股份,即使无法对一家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也可以通过掌握如此之多的内幕消息而达到操纵市场的目的。所以极端情况不存在。
2.在一般情况下(宏观经济体无剧烈波动时),做市商通常应该会有波动幅度来控制其所拥有的股票以及比例。具体原因参见1.
3.机会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会有很多投资者择机增持。那么这就会导致单一股票的风险增加。所以,我觉得在考虑稳定资金的情况下,机会成本无法持续降低。否则将有百害无一利。(纯属个人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7 00:04:12
1.做市商会跟踪股票的长期价格变化,对跟股票相关的信息也比较了解,他们的报价综合了证券的基本价值和市场的综合判断,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做市商的确是靠自己的资本维持一定量的证券存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做市商会成为积极的投资者参与公司管理或是进行价值评判,因为做市商的目标是撮合交易,其盈利模式是靠买卖价差。另外我没有很理解”证券备付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问题“这个问题,若你指的是存货风险管理,可以参考百度百科里的这段话:
"管理方式之一就是在连续不断的买卖中保持存货的适当头寸。其数量的适当性以做市商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证券价格趋势判断为基础来进行确定。正是这种存货风险及其管理促使了做市商的交易积极性,也才使得市场有一种不断趋于旺盛的内在力量。这也是做市商在对存货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的主要原因。存货风险的管理方式之二是信用交易机制的大量运用,即做市商为了管理库存头寸,除了运用价格变动杠杆来应付外,还通过融资与证券的信用交易方式使存货能够满足其连续交易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存货风险的管理方式之三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做市证券的衍生市场进行组合投资、套期保值。如对于股票来说,做市商可以利用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期权来锁定风险。"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11.htm?noadapt=1

2.拉大买卖价差更不利于成交。给定某一价格投资者一般或者有购买意愿,或者有出售意愿,如果两个意愿都没有,只能说明投资者购买出售的价格区间较大。做市商对此也无能为力,这可能是市场本身不够公开透明的缘故(比如财务信息质量较差,投资者对现金流的估算有很大不确定性...诸如此类原因有很多)

3.个人观点:做市商制度不适用于我国新三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7 19:11:52
maxwang1990 发表于 2013-6-27 00:04
1.做市商会跟踪股票的长期价格变化,对跟股票相关的信息也比较了解,他们的报价综合了证券的基本价值和市场 ...
感谢楼上二位的解答,尤其感谢3楼的回复。

不知是否可以进一步请教,您是否可以更为详细的阐述一下新三板不适用做市商适度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7 22:04:40
Aeronic 发表于 2013-6-27 19:11
感谢楼上二位的解答,尤其感谢3楼的回复。

不知是否可以进一步请教,您是否可以更为详细的阐述一下新三 ...
新三板的企业信息很少,甚至很多都是新兴行业或者新的商业模式,券商对这些公司的定价能力很弱,而且企业与券商与投资者之间存在太多的信息不对称,各方都可以利用这一点谋利。新三板的企业还是太不成熟了,创业板相比起来就好很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6-27 22:05:04
Aeronic 发表于 2013-6-27 19:11
感谢楼上二位的解答,尤其感谢3楼的回复。

不知是否可以进一步请教,您是否可以更为详细的阐述一下新三 ...
当然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