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这句名言可以描述6月25日的中国股市一幕,上证指数当日一度跌至1888.68点,接近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发酵的历史最低点。而此后在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最低跌至10多年以来的最低值6.5%。“钱荒”信息更是充斥银行间市场。  不过与08年不一样的是,履新100天的新一届政府迄今并未出手类似4万亿的刺激政策。而只是让
央行为部分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让离谱的银行间市场利率回归正常。
  这令期待政府救市的投资者大失所望,但也鼓舞了期望挤掉经济泡沫的学者和民众。
  100天前的3月17日,履新的新一届总理李克强在人代会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将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要让人民呼吸洁净的空气,饮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
  他约法三章:本届政府期间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
  “我们还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李克强在3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匡贤明认为,新一届政府强调的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推进以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府改革,这既有利于改善供给端,也有利于改善需求端。
  本报梳理新一届政府上任3个多月来10多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调研,发现均有关实施市场化改革方向措施。一些权威专家也认为,新一届政府对于经济采取的是市场化改革方向,进而释放经济活力。
  经济调控的目标,从今年三月的稳增长、防通胀、控风险、促转型,已经转变为6月26日提出的稳增长、调结构。
  李克强总理的这一系列新政,被视为具新供给学派色彩,区别于过去刺激经济的
凯恩斯主义。改革、转型真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