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3-7-30 00:39:37
成都雄关漫道 发表于 2013-7-30 00:04
楼主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那些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文章实在是笑话,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知识结构决定了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30 01:44:36
在栖息于地球上的一切动物之中,初看起来,最被自然所虐待的似乎是无过于人类,自然赋予人类以无数的欲望和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他以薄弱的手段。在其他动物方面,这两个方面一般是互相补偿的。我们如果单纯地考虑狮子是贪食的食肉兽,我们将容易发现它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可是我们如果着眼于狮子的身体结构、性情、敏捷、勇武、雄壮的肢体、猛力等等,那末我们就将发现,狮子的这些有利条件和它的欲望恰好是成比例的。羊和牛缺乏这些有利条件,不过牛羊的食欲不是太大,而它们的食物也容易取得。只有在人一方面,软弱和需要的这种不自然的结合显得达到了最高的程度。不但人类所需要的维持生活的食物不易为人类所寻觅和接近,或者至少是要他花了劳动才能生产出来,而且人类还必须备有衣服和房屋,以免为风雨所侵袭:虽然单就他本身而论,他既然没有雄壮的肢体,也没有猛力,也没有其他自然的才能,可以在任何程度上适应那么多的需要。
人只有依赖社会,才能弥补他的缺陷,才可以和其他动物势均力敌,甚至对其他动物取得优势。社会使个人的这些弱点都得到了补偿;在社会状态中,他的欲望虽然时刻在增多,可是他的才能却也更加增长,使他在各个方面都比他在野蛮和孤立状态中所能达到的境地更加满意.更加幸福。当各个人单独地、并且只为了自己而劳动时,(1)他的力量过于单薄,不能完成任何重大的工作;(2)他的劳动因为用于满足他的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在任何特殊技艺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出色的成就;(3)由于他的力量和成功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相等的,所以不论哪一方面遭到挫折,都不可避免地要招来毁灭和苦难。社会给这三种不利情形提供了补救。借着协作,我们的能力提高了;借着分工,我们的才能增长了;借着互助,我们就较少遭到意外和偶然事作的袭击。社会就借这种附加的力量、能力和安全,才对人类成为有利的。
(《人性论》下册第525页至第526页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休谟的洞见,由他的朋友斯密进一步地说明,最后完成于斯密的追随者李嘉图。至于后来对贸易的研究,都是在内容上充实李嘉图,而非获得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 16:09:42
霍布斯描述的问题很有意义,但霍布斯开出的药方问题大了去了。霍布斯寄望于一个巨大的、“公正仁慈”的利维坦来解决他提出的问题,那是拜错了庙、烧错了香。现代极权主义,都是霍布斯的学生,都创造性地发展了霍布斯主义,或利维坦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5 16:38:03
上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8 14:14:40
找伴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8 22:04:36
休谟——斯密(劳动分工)——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巴斯夏(比例中项价值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1 02:42:11
四个囧境要远离,任何把人类拉回囧境的慈悲理论,都是假慈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1 19:26:52
四个囧境要远离,任何把人类拉回囧境的慈悲理论,都是假慈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2 16:23:34
霍布斯,对人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是有贡献的
但是,霍布斯开出了药方,并把这药方绝对化、神圣化了
霍布斯对人性非常悲观,所以,为了避免人际之间的互相侵害导致的经济效率降低、生活质量直逼地狱,提出了用一个利维坦的无人能敌的暴力来制止人际间的任何暴力的方案,接着,他给利维坦穿上“天意”的外衣,把这个巨大的暴力打扮成一个天使。他的毛病就在于无视以下事实,人间的利维坦,依然还是由一小群人构成,这些人,同被统治者一样,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也不可能是没有私利的。
霍布斯主义者,把公权力打扮成永远法力无边、永远不会出错、永远没有个人和集团私利的救世主。这是霍布斯主义者的特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2 17:29:33
不受制约的公权力,最好的状态,也不过是把百姓当做私产的牧场主
说不受制约的公权力是最好的情形是牧场主,是一个比喻。但此牧场主非彼牧场主,一个是把百姓当牛羊,另一个是把牛羊当牛羊,还是有本质区别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2 21:45:12
一般而言,由于一大帮有足够能力组织大规模暴力的人的理性自利因素,为这一大帮人利益服务的ZF因而就会产生。这些暴力团伙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称为匪帮,相反,他们总是给自己及其继任者以吹捧性的称号。他们有时甚至声称是基于神授权利而统治的。由于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些处于统治地位的王朝当然把其解释为是基于高尚的动机而不是自利的因素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专制者总声称是他们的臣民希望其来统治,这种说法因此滋生了一种错误的假设,认为ZF的出现总是由于臣民自愿选择的结果。——奥尔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13 16:30:11
人类因生存需要,逐渐聚集,聚集导致接触频繁,接触频繁便难免大量产生单向损害或互相损害的行为,于是产生两个后果,1、聚集本来有利于人类生存,但当聚集触发了普遍的掠夺行为,聚集所能带来的好处就被后者淹没,此其一;2、而无节制的掠夺,最后使掠夺者同被掠夺者一起灭亡,于是,掠夺者发现,打败竞争者稳定地占据一块土地及其之上的人口,对人口采取牧场式管理,不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而是制定法律,禁止私斗,并规定统治者的牧场主地位,定期撒网,保留鱼种,放水养鱼。百姓为何一定程度上接受呢。因为比起流寇无差别、无限制的抢劫和杀戮,牧场主坐寇,一定程度保护了大多数牛羊的生存,掠夺和杀戮,自我限制在一定范围和数量里。但是,坐寇的自我限制是不可靠的,最终会破坏自己设置的掠夺界限。
即便在做牧场主的日子里,不受制约的公权力也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百姓拳头太小,不能监督这个过程),他们的集体妄念和贪欲,总是在寻找用之于民极小化和法酬最大化,加之普遍的代理人及其集团的个体收入极大化,牧场主的身份逐渐转化为狼群。
所以,民间私斗倒在其次,牧场主向不可避免地向狼群转化,却是值得深思的。中国历代王朝都无法解决自己的死亡,只是不断地以暴易暴而已。
王朝体制下,看似富裕阶层在玩弄社会,其实是权势阶层在玩弄社会,贫富通吃,行贿不过是某些民间人士转变为权力人士的一个过程而已。权力资本,重点在权力,而非资本,其所得建立在权力基础上。桑弘羊这个商人之子,非常聪明,看父辈苦哈哈地同人公平交易,于是,钻进权力系统,说服统治集团,搞官商垄断,官吏不做办公室,而是坐在市场里,见什么有利可图,就禁止民间经营,这种高级的欺行霸市,是任何地痞流氓都无法做到的,更无法披上”合法“的外衣。
与其关心私斗,不如关心合法掠夺。更重要的是,以为合法掠夺可以制止私斗,那绝对是神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2 04:52:14
桑弘羊这个商人之子,非常聪明,看父辈苦哈哈地同人公平交易,于是,钻进权力系统,说服统治集团,搞官商垄断,官吏不做办公室,而是坐在市场里,见什么有利可图,就禁止民间经营,这种高级的欺行霸市,是任何地痞流氓都无法做到的,更无法披上”合法“的外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2 13:48:55
王朝体制下,看似富裕阶层在玩弄社会,其实是权势阶层在玩弄社会,贫富通吃,行贿不过是某些民间人士转变为权力人士的一个过程而已。权力资本,重点在权力,而非资本,其所得建立在权力基础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3 05:17:59
桑弘羊这个商人之子,非常聪明,看父辈苦哈哈地同人公平交易,于是,钻进权力系统,说服统治集团,搞官商垄断,官吏不做办公室,而是坐在市场里,见什么有利可图,就禁止民间经营,这种高级的欺行霸市,是任何地痞流氓都无法做到的,更无法披上”合法“的外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3 15:31:14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真奇怪,真奇怪,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3 20:33:48
一般而言,由于一大帮有足够能力组织大规模暴力的人的理性自利因素,为这一大帮人利益服务的ZF因而就会产生。这些暴力团伙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称为匪帮,相反,他们总是给自己及其继任者以吹捧性的称号。他们有时甚至声称是基于神授权利而统治的。由于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些处于统治地位的王朝当然把其解释为是基于高尚的动机而不是自利的因素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专制者总声称是他们的臣民希望其来统治,这种说法因此滋生了一种错误的假设,认为ZF的出现总是由于臣民自愿选择的结果。——奥尔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7 01:03:55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7 12:32:56
王朝体制下,看似富裕阶层在玩弄社会,其实是权势阶层在玩弄社会,贫富通吃,行贿不过是某些民间人士转变为权力人士的一个过程而已。权力资本,重点在权力,而非资本,其所得建立在权力基础上。桑弘羊这个商人之子,非常聪明,看父辈苦哈哈地同人公平交易,于是,钻进权力系统,说服统治集团,搞官商垄断,官吏不做办公室,而是坐在市场里,见什么有利可图,就禁止民间经营,这种高级的欺行霸市,是任何地痞流氓都无法做到的,更无法披上”合法“的外衣。
与其关心私斗,不如关心合法掠夺。更重要的是,以为合法掠夺可以制止私斗,那绝对是神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8 21:56:07

3、多个人且资源稀缺的情形(M—R0)


既然资源全面而绝对地丰裕是不现实、不可能的,那么人类现实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呢?M—R0(多人——资源稀缺)格子是人类的现实状态的一个近似描述。还是《圣经·创世纪》给出了范例。夏娃受到蛇的诱惑,摘下智慧树上的果实与亚当同吃。当耶和华神发现了这件事情后,发了怒,“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伊甸园外的亚当和夏娃隐喻了人类的现实处境——无所不在的稀缺性。

如果你是一位无神论者,可以认为人类的这一处境是自然规律,可以认为这与宗教无关,但是,你不应否认也无法否认人类的这一处境,因为这处境是个事实,是人类要面对的现实。

逆境使人绝望,同时也给人机会。资源稀缺性是个令人讨厌的事情,但它给了人类从松散的群体发展成为分工互助的紧密社会的一个舞台。面对稀缺性,或者毋宁说由于个人生产能力低下,逼迫人类聚拢起来,彼此相互照应、共同劳作、取长补短,经过数百万年的蒙昧、数千年文明的冲突和融合,终于达到现今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

在人类通过合作、分工和互助来对抗稀缺性的同时,自身内部孕育着破坏合作、分工和互助的怪胎。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加之不同的自身条件和不同的环境条件,使得人的行为产生了多样性。以获得食物为例,人们可以通过直接生产来获得,亦可通过分工生产彼此交换来获得(这样可以降低稀缺性程度和发现新资源、开展新分工格局);当然,向他人乞讨来获得食物,又是一种可行但不一定可靠的谋生行为;最后,偷窃和抢夺他人食物的掠夺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类似后者的形形色色的掠夺行为,充斥着人类历史,但另一方面,人类反抗同类的掠夺,向往和维护自由的行为,同样充斥着整个文明史。

经济学,做为研究人类社会运动规律之学科,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人类所面临的基本事实,就是这个情形:资源稀缺性背景下,多人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舍此,所研究出来的结论,或者是无法实现的乌托邦,或者是被阉割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0 06:12:08
在栖息于地球上的一切动物之中,初看起来,最被自然所虐待的似乎是无过于人类,自然赋予人类以无数的欲望和需要,而对于缓和这些需要,却给了他以薄弱的手段。在其他动物方面,这两个方面一般是互相补偿的。我们如果单纯地考虑狮子是贪食的食肉兽,我们将容易发现它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可是我们如果着眼于狮子的身体结构、性情、敏捷、勇武、雄壮的肢体、猛力等等,那末我们就将发现,狮子的这些有利条件和它的欲望恰好是成比例的。羊和牛缺乏这些有利条件,不过牛羊的食欲不是太大,而它们的食物也容易取得。只有在人一方面,软弱和需要的这种不自然的结合显得达到了最高的程度。不但人类所需要的维持生活的食物不易为人类所寻觅和接近,或者至少是要他花了劳动才能生产出来,而且人类还必须备有衣服和房屋,以免为风雨所侵袭:虽然单就他本身而论,他既然没有雄壮的肢体,也没有猛力,也没有其他自然的才能,可以在任何程度上适应那么多的需要。
人只有依赖社会,才能弥补他的缺陷,才可以和其他动物势均力敌,甚至对其他动物取得优势。社会使个人的这些弱点都得到了补偿;在社会状态中,他的欲望虽然时刻在增多,可是他的才能却也更加增长,使他在各个方面都比他在野蛮和孤立状态中所能达到的境地更加满意.更加幸福。当各个人单独地、并且只为了自己而劳动时,(1)他的力量过于单薄,不能完成任何重大的工作;(2)他的劳动因为用于满足他的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在任何特殊技艺方面都不可能达到出色的成就;(3)由于他的力量和成功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相等的,所以不论哪一方面遭到挫折,都不可避免地要招来毁灭和苦难。社会给这三种不利情形提供了补救。借着协作,我们的能力提高了;借着分工,我们的才能增长了;借着互助,我们就较少遭到意外和偶然事作的袭击。社会就借这种附加的力量、能力和安全,才对人类成为有利的。
(《人性论》下册第525页至第526页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协作、分工和互助,是远离休谟囧境的不二法门。那么如何有助于提高协作、分工和互助的水平,则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二法门。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名词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什么资源稀缺和资源配置,而是如何降低资源稀缺性程度,以及如何保证资源稀缺性不断地降低。后一个问题,有待于远离另两个囧境——霍氏囧境和洛克囧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0 06:43:18
所谓价值为零是好的,其中的价值,是指劳动价值论的价值。
这话是用根本无用的概念来表述一件人们普遍追求的事情,所以显得很矫情。
其实,根本不用什么价值的说法,就能很好地描述。如下
如果人所需要的事物,无需人通过艰苦劳动便可获得,那么,人就生活在伊甸园里。那么,当人所需要的事物不得不通过艰苦劳动取得,那么,人们的注意力就集中于,如何能够在取得同样多的效用时,尽可能少地付出劳动代价,也就是节约劳动。劳动越是节约,人们所获得的总效用和效用种类就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就越高。而节约劳动,就两个途径:通过愈来愈深化和广度化的分工,及在分工背景下的迂回生产扩张,也就是拥有愈来愈多的资本(工具、物料、知识、能力),舍此,别无他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0 20:38:48
一切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制造满足我们需要的物品,亦即制造用于直接消费的财货,或消费品。这种财货的生产方法,我们已经概况地考察过了。我们将自己本身的自然力,和外在世界的自然力结合在一起,以使我们所需要的物质财货在自然规律作用下必然产生。不过这只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十分概括的说明;如果仔细加以考察,就能看出我们尚未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区别。这一区别是与人和自然联合生产中人类劳力的支出和所需要的财货的出现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关的。在生产中我们可以一付出劳动马上达到目的;也可以故意采用一种迂回的方法。这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付出我们的劳力,使它能够马上完成所需财货的生产所必要的条件,因而财货就立即随着劳力支出而出现。或者,我们也可以首先将我们的劳力同财货的远因联系起来,目的并不在于获得所需财货本身,而在于获得这种财货的一个近因;然后再把这个近因同其他适当的物质和力量结合起来,直到最后——也许要经过许多周折——得到成品,即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
这个区别的性质和重要性,可以从几个例证中看出来。由于这些例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我们理论中实际上最基本的命题之一,所以我必须不避繁琐来加以叙述。
例如一个农民需要饮水。水源和他的住宅有一段距离。他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满足他的日常需要。第一,他可以在渴的时候到水源去用手掬水喝。这是最直接的方法,行动之后马上就得到满足。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圆满的方法,因为他永远不能储存大量的水来供给其他需要。第二,他可以用一段木料凿成水桶,再从水源把每天所需用的水运到他的茅屋里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这需要有一段相当长的迂回过程。他必须花费也许是一天的时间来做桶;在做桶以前,他必须到树林里伐倒一棵树;在伐树之前,他还得做斧头,如此等等。另外还有第三种方法,他不是伐倒一棵而是伐倒很多棵树;并把这些树干劈开凿空,连接起来,铺成一条能引水到他的茅屋里去的渠道。显而易见,这在劳动的支出和得到水之间,要有一段非常迂回的过程。但这样一来效果是大得多了。这个农民不再需要肩挑沉重的水桶,从住宅到水源去;他在自己的大门口就可以经常而充分地得到最新鲜的水的供应。
另举一个例证:如果我需要石头来建造房屋,而在临近的山中有富有上等砂石的矿脉。怎样得到它呢?第一,我可以空手使松动的石头前后摇动,取下可能断裂的石块,这是最直接的,但却是生产力最小的方法。第二,我可以拿一块铁做成铁锤和凿子;然后使用它们来开取坚硬的岩石——这是一个迂回的方法,它当然比前一方法得到更好的结果。第三,有了铁锤和凿子之后,我用它们在岩石上凿一个洞;然后将注意力转移到取得木炭、硫磺和硝石上面,将这些原料的粉末混合起来,灌入洞中;再把岩石炸成适用的碎块——这是一个更加迂回的方法。不过经验指出,它在效果上比第二种方法更为优越,正如第二种方法优于第一种一样。
再另举一例:如果我的眼睛近视,希望有一副眼镜。为此,我需要磨光的玻璃和钢制镜架。不过,自然为这一目的提供的一切只是硅土和铁矿石。我将怎样使这些东西变成眼镜呢?无论如何,我是不能直接用硅土制成镜片,也不能直接用铁矿石做成钢制镜架的。这里没有直接的生产方法。除了采用迂回的方法——而且是非常迂回的方法——以外,别无其他办法。我必须取得硅土和燃料,设窑用硅土炼出玻璃;再把这样得到的玻璃通过一系列工序仔细地精炼,加工和冷却;最后把这样制成的玻璃——也是用事先精心设计的精密设备制成的——磨成适合近视眼的透镜。同样,我必须在鼓风炉中冶炼矿石,将生铁变成钢,并用它来制造镜架——如果没有一连串的工具和装备,这种生产过程就不可能完成;而在工具和装备方面,事前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力。所以,制造眼镜是要采用非常迂回的方法才能成功的。
从所有这些例证中得出的效益是同样明显的。这就是——用迂回方法生产财货所得到的结果,比直接生产它们为大。如果财货可以用任何一种方法来生产,则用间接的方法可以以等量劳动得到较大的成果,或是用较少的劳动得到同样的成果。除此而外,间接方法的优越性还表现在它是能够获得某些财货的唯一方法。如果我可以这样说:它是这样的优越,以致往往是唯一的方法!
迂回的方式比直接的方式能得到更大的成果,这是整个生产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命题之一。……
(《资本实证论》第53页至第55页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我们成功的条件是,比起许多将被变成所想望的财货的物质来,我们能更容易地控制那些帮助我们的所依存的物质力量。可喜的是,这些条件是经常能够得到满足的。我们软弱柔顺的双手不能克服岩石的聚合力,但是坚硬的铁凿是能够的;有了铁凿和铁锤,我们就可以不大费力地操纵它们。我们不能从土壤里把磷和钾碱的原子收集起来,将它们拼成麦粒;但是,种子的有机化学的力量能够使这个不可思议的过程进行起来;而我们却能容易地把种子埋在它起奥妙作用的地方——土壤里面。当然,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地控制帮助我们的力量所依存的那些物质的形态;但我们的确能够按照我们希望它来帮助我们的那种方式,靠着它来帮助我们自己;我们设法取得第二种自然力量的联盟,这种自然力量能将带有第一种力量的物质形态置于我们的控制之下。我们希望把井水带到住宅里去,木制的导管能迫使井水服从我们的意志,依照我们规定的路线流动;但是,我们的双手无力使森林中的树木变成导管。可是我们不难想出一个办法。我们求助于斧头和凿子做为第二个助手,有了它们的帮助我们得到了导管,于是导管引水进来了。在这个例子中通过两个或三个成员所作的,也可以通过五个、十个、甚至二十个成员,得到同样或更大的成果。正如我们利用一种友好的力量来控制和引导构成财货的中间物质、并利用第二种友好力量来控制和引导第一种友好力量,我们也可以利用第三种力量来控制和引导第二种力量,利用第四种力量来控制和引导第三种力量;这样一直下去——总是向最终成果的更远的一个原因追溯上去——直到最后达到我们能方便地用我们本身的力量来控制的一个原因为止。这就是我们深入探讨迂回生产方式的真正的重要性所在。这是与迂回生产方式有关的后果的理由:任何迂回的方式都意味着,利用比人类的手更有力或更灵巧的力量来为我们服务;迂回方式的范围的每一次扩大都意味着,有更多的力量来为人类服务,也意味着把生产的某部分负担,从有限而昂贵的人类劳动转移到丰富的自然力上去。
现在我们可以把早已等着发表、且读者也一定已经想到的一个概念用文字写出来了,用迂回方法进行的那种生产,不过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资本主义生产,同它对立的就是直接达到其目的的那种生产方式,即如同德国人所说的“赤手空拳的生产”(Mit der nackten Faust)的那种生产。而资本只是在迂回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里出现的中间产物的集合体罢了。
(《资本实证论》第57页至第58页 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迂回生产以充分利用自然力,也就是通过劳动获得资本,后续劳动通过资本控制自然力以节约总劳动,达到远离庞巴维克囧境的效果。迂回生产以分工生产形式进行,会产生叠加效应。

附:油气岩提炼技术的发明,是人类迂回的分工生产的又一个进展和例证。一个保障知识产权工作做得好的体制,犹如土地改良工作做得很好的老农,静等好收获。人类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脑力和脑力劳动,这好比种子,在改良的土地里开花,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1 14:39:25
V 四个囧境之四 —— 洛克囧境
引文不列了,留给读者自己查看。《政 府 论》下
洛克思路很清晰。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以为有了利维坦便万事大吉了。显然事实并不如此。利维坦不受制约,不过是把民众之间的争斗转变成力量不对称的强权与民众的争斗,这便是洛克囧境。这个囧境,充斥着强权的喧嚣和血腥以及强权自己和雇佣的腐臭文人为强权贴上的青铜粉末:不论洛克时代的“君权神授论”,还是当代的“先锋队论”。远离这一囧境,是远离前三个囧境的充分必要条件。

“远离洛克囧境”是个纲,纲举目张。
恶人直接杀人越货、溜门撬锁和忽悠诈骗,都只是些等而下之的做法,技术含量最高的是操控利维坦,以善人的面目,用烫金的遮羞布包裹掠夺的行为。所以,不受制约的利维坦时不时在人间复活。
庄子老儿那句话描述古往今来的利维坦: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真正一针见血。这话可是两千多年前说的,还是那么振聋发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1 15:13:10
比较优势分工下,1+1>2,于是乎有人脑子就不够用了,真是可怜又可笑,嘴硬就更可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 21:11:45
效用论,只有在生产论中才能复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 17:20:53
另三个格子,研究的都不是人事,是神仙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9 22:26:58
当人处在伊甸园,既无匮乏之虞,当然也就无需劳动(广义的),更不会有争夺。
伊甸园的设想,只可以部分说明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比如,当生产力水平高到人们都能以收入中的很小很小一点点买到自行车,那么,偷自行车的现象就会消失。但是,偷电动车、摩托车的现象依然存在,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0 20:45:35
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是俺很稀饭的一位。
他造的词:互惠利他主义,可以返回经济学成为重要经济学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11 16:42:56
从人际关系看各种人性组合
两人都是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者,这两人一定得打起来。在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群体中,有两个路径,1、继续以邻为壑的策略,群体最终衰败;2、持一报还一报策略的个体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主流,彻底颠覆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策略,多数人采用互惠利他主义策略,群体欣欣向荣。
两人都是毫不利己的利他主义者,这两人其乐融融?不,一定会打起来。为啥?我掏心掏肺给你,你却谦让不休,你这不是恶心我吗?揍你,你必须接受我毫不利己的施舍。其实,关键问题在于,一个群体中大部分是毫不利己的,但只要有少量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者,这个群体的利他特性就会被颠覆。以邻为壑的策略是进化”宜斯策略“。
一个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者同一个毫不利己的利他主义者在一起,这两人里,毫不利己的利他主义者一定迅速死亡,理由很简单,对方不但不回报,反而不断地索求,就像一个荡妇榨干男人的最后一滴血。
两个互惠利他主义者相遇,彼此都很懂得,从对方得到好处是要付出代价的,只要代价小于从对方得到的好处,关系就处成功了。即便某次交易可能不成功,但用老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不要起害人之心,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这样的群体中,以邻为壑的利他主义者,吃不开,到处要碰壁,同时,他有另一个选择,就是做一个互惠利他主义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