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7 0
2007-10-17

谨防十大招生诈骗伎俩

 

    1.冒充高校人员行骗。招生骗子自称为某高校招生人员,取得家长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

 
    2.混淆教育形式蒙骗。这是招生骗子最常用的欺骗手段。招生骗子有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家长花钱后,可以拿到录取通知书,但入学后才发现就读的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

 
    3.声称“低分高录”哄骗。招生骗子自称是高校或省招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自己有办法让低分考生上高分数线学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 


    4.谎称“内部指标”诱骗。招生骗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有某某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当家长将定金如数交上后,他们就逃之夭夭。事实上,教育部对学校的招生规模包括预留计划的比例和使用范围都是有规定的。


    5.号称“自主招生”行骗。招生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录取。实际上,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学校测试合格后还必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重点分数线。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所能买到的。


    6.以“定向招生”诈骗。招生骗子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高校定向招生计划,公开叫价,收取所谓的“定向费”。实际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就规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招生,而且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幅度也有严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费”。 

 
    7.利用少数独立学院违规招生行骗。前些年少数高校独立学院未经批准超计划招生,受到了查处。不法分子仍然借机行骗,向家长收取高额好处费、信息费。


    8.搜集录取信息欺骗。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招生骗子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借机向家长索取钱财。

 
    9.利用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复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网站信息内容,假冒学校名义对外宣传招生,进行诈骗活动。


    10.租用高校校舍、校外学生公寓诈骗。招生骗子有目的地租用高校校舍、校外学生公寓(社会公寓),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部分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链接

海口特大高招诈骗案

    据新华社8月3日报道,海口警方最近侦破了一起去年发生的特大高校招生诈骗案。该诈骗团伙采取伪造高校公函、印章,谎称搞到内部指标,冒充招生人员等诈骗方式,特别是雇佣电脑黑客、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高校在网上公示的招生名单,骗取学生和家长的信任。这一案件涉及全国近20个省市的上千名高考落榜生,被骗考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据介绍,海口特大招生诈骗案,是一起集高智商、高科技、多种犯罪手段于一体的诈骗案件,反映出不法分子从事招生诈骗的新动向和新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