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异动:原因与风险周慧兰 廉薇 2013-06-28 共有0条点评
分享到:[url=]
[/url] [url=]
[/url] [url=]
[/url]
近期,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飙升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传导到票据市场,面对“钱荒”,多家银行已暂停了票据业务。而对于不断紧缩的流动性,央行最初拒绝向紧绷的金融体系注入额外资金,而后,又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向市场融出资金。
市场的波动与恐慌在一番胶着之后终于平静了下来,但市场利率剧烈波动,给未来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为探讨此次货币市场波动中反映出的诸多问题,我们采访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
货币市场波动考验金融体系
问:近期,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升至10%以上的创纪录高位,几乎三倍于两周前的水平,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飙升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传导到票据市场,面对“钱荒”,多家银行已无奈暂停了票据业务。当前银行间流动性骤然收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陆磊:在我看来,四大原因共同导致了此时的“钱荒”。
首先,自2012年底以来金融机构、地方ZF、企业和经济学家对2013年中国经济走势的共同误判——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12年第三季度是经济底部,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和2013年3月的ZF换届,一轮换届元年的投资热潮一定会出现。当时的经济增长预测区间普遍在8.3%-9.3%之间。于是在金融机构层面出现了1、3、6三个月的单月信贷超1万亿元的情况;与基建相关联,中长期贷款再度上扬。这直接导致流动性不足。
其次,大银行参与“金融创新”,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增幅过高。2013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为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即增幅超过50%。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67.22万亿元,仅增长14.5%,这意味着银行仍在从事“通道”业务,把表内存款表外化。直到有一天,大银行(主要是拆出行)亦面临自身流动性不足,自然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