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财政学的课,讲到了贫困生助学贷款的市场失灵问题。众多的银行对于助学贷款都是唯恐避之不及,而且态度都是极其的冷漠!原因不过一下几点,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可是这真的就表明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就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吗?
依我来看,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完全可以部分地交由市场来提供!只是现在我们的商业银行和各大银行还并不完全具备市场主体的特征,并不是完全地以商业利润为终极目标。那么我假设一下如果存在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私人商业银行,很明显在人际关系盛行的中国社会人力资本有着极其重大和不可忽视的利润。对于大学生来说,现金给与他们的效用是非常的大。很多时候他们就是需要一点的资金来继续完成他们的学业并进入最高的学府深造。而一旦他们毕业之后,可能就能够获得较高的薪水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我想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移走一部分到他的大学生时代(人力资本投资时代)是有利于他这一生的福利效用的提高!
当然这份贷款保险市场是需要严格的资格审核制度,就是对被需要帮助的挣钱能力的潜质进行人力资本的评估.在市场中我们不能奢望有着慈善家般的私人商业银行,企业最根本的本质就是获取利润.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抛开价值观的因素,即使是以单纯的利润为目的私人商业银行贷款,也同样具有促进社会效用最大化的结果.那么首先我们来评估什么样的人具备贷款资格呢?很明显具备挣钱能力的热门专业(经济类和商业的学科计算机等学科)以及热门名牌大学学生无疑是最受青眯的对象.这点我们不用愤世嫉俗,名校学生的就业普遍好于普通学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评估一个人的将来还款能力,那么有取决于我们现在的精英选拔制度.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如何选拔精英和上层社会的呢?毫无疑问在中国只要不是家庭背景特别牛比的话,基本还是要从中国的教育制度来发迹的,至于这种方式是否公平合理则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以中国现在的教育现状来看,高学历和名牌大学无疑是最硬的指标.不管怎么说我们的教育制度虽然未必选出了最优秀的人才,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制度选拔的人才也绝对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毕竟在人口稠密的中国能走到中国的高等教育金字塔间断已经实属不易,所以当这批人才取得社会较高的地位和较多的物质和名誉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我认为决定一个学生能否进入到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尖端,其中最重要的两门学科就是数学和英语.也就是说只要这两门功课的天赋和基础不错的话,那么在中国获得一个博士学位时没有多大的问题的.暂且不说博士的待遇究竟有多好?至少我觉得中国现在的现状还不至于轮到博士找不到工作吧!那么私人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是就应该找重考虑这两个重要的硬指标.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品质也同样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勤奋和上进心以及一个人的情商往往更容易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这一些品质的因素我们很难观察,但是通过动态的长期观察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这就学要人类的一种直觉了.我觉得,只要把握了以上这些指标体系就完全可以让私人商业银行来承担这一项保险业务.虽然依然存在着风险,但是收益肯定是为正的!根据理性的预期,这种私人商业银行在"看错眼所丧失的利润乃至亏损"将肯定被大多数的有前途的学生的丰厚利润所抵消!
所以我们不要担心市场去做一些事情的话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大胆地去吧一些事情交给我们亲爱的市场吧!

[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