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人 二区
›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人迈向诺贝尔奖
楼主
hhj
1887
2
收藏
2007-10-20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应试教育阻碍了中国人迈向诺贝尔奖</span><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 lang="EN-US"><p></p></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nbsp;</span><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nbsp;&nbsp;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世界经济学人报道:诺贝尔奖创立一百多年,为什么一直与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国无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思考。其中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哪些原因阻碍了我们迈向诺贝尔奖的步伐?</span><span lang="EN-US"><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首先是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伴随的是接连不断的各种各样的考试。杨振宁曾率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华讲学,当有人问到他们当中有没有“高考状元”时,杨振宁笑说:“按照中国的高考标准,我们都是差生,在中学里,都排在十名以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研究生总是希望从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对于一个问题的最终答案,而科学的前沿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看来,考试并不重要,学生也不要只满意一个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科学直觉的习惯,用不同方式看待问题。</span><span lang="EN-US"><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其次,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以及高等教育中过细的专业划分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文理分科就像一堵墙一样横在学生之间,使得许多学生画地为牢。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狭窄的知识面与专业领域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这种状况只会产生工匠式的研究者,很难产生大师级的人物。笔者一直从事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该领域许多卓有成就的人物都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早年曾学习物理和化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博厄斯曾经获得过物理学博士学位……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可以使研究者具有更广的视野,更容易产生创造性的思想。</span><span lang="EN-US"><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缺乏培养科学精神的社会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科学研究需要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需要研究者具有对科学的热情和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中国曾经有过一代怀有“科学救国”抱负的知识分子,并造就了一批像华罗庚、钱三强、李四光等著名的科学家,曾几何时,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都是时代的楷模。另外,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一不是从小就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少年儿童之中,立志从事科学研究者越来越少,更多的孩子选择做明星、企业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中学毕业生对于商科的热情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另外,高校的学术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以及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建立。学术研究需要一代代的传承,今天研究者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span><span lang="EN-US"><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获得诺贝尔奖具有诸多的偶然性,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对于能否获得这一奖项,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其意义可能会远远超出获奖本身。</span><span lang="EN-US"><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作者为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p></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p></span></p><p></p>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hhj
2007-10-20 07:36:00
而应试教育的维护者就是中国教育部。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十万个为什么?
2007-10-20 13:24:00
教育现在的利益格局是无法理解的,不均衡是最突出问题,加上经费不足(投入不足和缺乏合理运用),应试成为了教育中保守利益派的最后堡垒.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转]:中国人其实并不真想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中国人在诺贝尔奖之路上只听见刮风不见雨呢?
中国人该怎样面对诺贝尔奖零的尴尬?(转)
中国人为什么获不了诺贝尔奖?
天涯头条——中国人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中国人应淡化诺贝尔奖
如果中国人拿诺贝尔奖,会是哪所高校?[休闲预测]
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愫
邓聿文: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
把握黄金投资变动规律
栏目导航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新手入门区
休闲灌水
经管高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金融学(理论版)
热门文章
AOM:The Boundaries of Trust in a New Era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2000离散数学习题精解
Gain or pain The double‐edged sword eff ...
气象学-山东大学
【同程商旅】中国企业出海差旅研究报告
“十四五”能源发展成就报告
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警钟常鸣
国旗下的讲话稿:团结互助-友爱同学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