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MV组织介绍:
由于磁条卡较易伪造,一些国际金融卡犯罪组织利用伪造卡作案频频得手。为避免损失,国际三大银行卡组织—Europay(欧陆卡,已被万事达收购)、MasterCard(万事达卡)和Visa(维萨)共同成立EMV组织,目的是在金融IC卡支付系统中建立卡片和终端接口的统一标准,使得在此体系下所有的卡片和终端能够互通互用,并且该技术的采用将大大提高银行卡支付的安全性,减少欺诈行为。
EMV迁移即把现在使用磁条的银行卡改换成使用IC卡的银行卡。
图1、金融IC卡

2、降低伪卡欺诈交易是EMV迁移的主要动力
Visa国际跨国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伪卡欺诈损失占所有银行卡欺诈损失的68.94%。而伴随着EMV的推行,根据一份来自EuropeanCentralBank(ECB)的报告显示,从07年欧洲基本完成EMV迁移后伪卡诈骗大幅减少,2010年欧洲的欺诈伪卡欺诈比例下降到33%与50%之间。
英国是率先迁移金融IC卡的国家之一,2004年开始进行EMV的迁移,在2006年底基本实现了全部迁移,06年以后伪卡欺诈比率也有较明显的下降,到2010年刷卡交易中的欺诈金额下降了69%。
图2、英国EMV迁移之后,欺诈率明显下降(每100英镑交易中伪卡欺诈金额)

图3、英国EMV迁移之后,刷卡交易欺诈金额下降69%

法国与英国的情况类似,从04年以来刷卡交易欺诈率下降了50%。由此看到EMV迁移能够大幅降低伪卡交易的比率。
3、EMV迁移方式
(1)、收单行部分迁移:收单行完成POS终端改造或更新POS(取得EMV认证)终端,按照EMV2000标准交易流程和安全认证机制对银行卡收单系统进行改造。部分迁移后,卡片到收单行的信息为IC卡信息,收单行到发卡行的信息为磁条卡信息。
(2)、收单行、转接机构部分迁移:收单行、转接机构实现迁移,卡片到收单行,收单行到转接机构的信息均为IC卡信息。转接机构到发卡行的信息为磁条卡信息。因为发卡行未作EMV迁移,其授权、认证、电子签名等可委托转接机构受理(在发卡行同意的原则下进行)。
(3)、完全迁移:卡片、收单行、转接机构发卡行完全实现EMV迁移,银行卡交易流程全部是IC卡信息。
从迁移步骤上来说,首先是终端设备进行迁移,然后银行后台IT系统改造,最后是芯片银行卡的迁移。
图4、迁移方式

4、国际上各国EMV迁移进展
全球范围内的EMV迁移已成为银行卡支付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截至2011年4季度,全球共发行了15亿EMV银行卡,2190万终端可以受理EMV银行卡。
图5、全球金融IC卡高速增长

表1、全球EMV迁移进程

图6、全球EMV迁移进展(截至2011年Q4)

表2、全球EMV迁移进度表(截至2011年Q4)

从EMV迁移的路径看,EMV迁移最早在欧洲开展,然后扩展到世界其它地区:亚太区、拉美区和中欧、非洲、中东区等地。这反应了降低伪卡欺诈的动因是全球各国家/地区开展EMV迁移的主要动力,尤其在最早开展EMV迁移的国家,如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马来西亚地区、我国台湾地区在实施IC卡迁移后,其伪卡欺诈率均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银行卡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国际EMV迁移背景与现状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