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7-10-24 09:42:00
以下是引用ymwang在2007-10-20 19:07:00的发言:

全世界的经济学家的作用差不多,短期来看他们做了很多,长期看什么都没做,呵呵,看你评价的周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09:54:00
同意10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0:25:00
以下是引用liulanghan在2007-10-20 19:01:00的发言:
个人认为是经济学家自己在搞臭自己。

小re一下.

不过之前其实好要明确一下:谁才能称得上是"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1:06:00
拜读了,都是崇拜和自我崇拜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3:09:00
以下是引用jasons在2007-10-24 10:25:00的发言:

小re一下.

不过之前其实好要明确一下:谁才能称得上是"经济学家"

人人都是经济学家-----这个是西经第一堂课都会讲的

为什么有这么多阿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4:05:00
以下是引用醉心鱼在2007-10-22 23:18:00的发言:
     首先搞个高微高宏高级计量考试,考不过的人禁止自称经济学家

呵呵,好主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4:07:00

[中国经济学家是香饽饽]经济学家人人都会是的 人人都懂得如何生存发展 尤其是我们中国人谁没有一个小算盘呢 否则 中国那会有十三多亿人呢 本文版主难道不也是中国经济学家吗 难道只有领到经济学家证明书的人或有职称之人才算是经济学家吗 我看人大经济论坛上一个署名鱼鲲作者发表的[原创]改革与和谐社会规律 的文章不是经济学家却胜似经济学家的作品 你不相信吗 可以去读后再评说吧 反正现在己有七千多个读者还有不少人的正反两方面的帖子 其中也有指责朗咸平 张五常等帖子呢 但是都没直指中国经济学家是臭哄哄的

       敏云霞 2007.10.2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4:37:00
如果中国的经济学家一直就解决不了中国目前面临的诸多的现实问题,那对中国经济学家的评价就一点也没有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17:36:00

看了诸位的文章,深有感触

不禁想起刚结束的诺贝尔奖评选。林毅夫曾说,经济发展这个大环境决定了这个经济体中能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学家。

所以,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经济学家能攀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顶峰;然而,依据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落在中国经济学家身上只是时间问题。

谁在搞臭中国的经济学家?正如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经济的大环境,腐败、官僚风、拜金主义等等在许多经济学家----主要是在那部分‘臭’经济学家身上发挥了很大的功效(或许这样说不太恰当,但是,诚如梁小民所言,时下中国相当部分的经济学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申请项目、发表论文等之上,其缘由无非是金钱与权势在作祟),能期待他们成为什么样的经济学家?

聂博士的分析不谓不经典。经济学家何以‘臭’?公众往往正是被这些‘臭’经济学家所惑,正如害群之马的功效,使整个经济学家们成为了无畏的公众的批斗品。

不禁感慨马克思的伟大,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经济学家何以被搞臭?各位所列种种,皆有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21:23:00
我看还是自己把自己搞臭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21:26:00
你们上面列了还是次要原因,最主要是经济学家自己把不住自己。做了婊子还立牌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22:21:00

这,我喜欢,他是我比较喜欢的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1:37:00

既然经济学家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就不要怕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

何谓搞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1:42:00
以下是引用jacklee1812在2007-10-25 11:37:00的发言:

既然经济学家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就不要怕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

何谓搞臭?

“搞臭”、“反对意见”、“辩理”,好像不是一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1:56:00

转载回复

按:下面的回复是贴在天涯的,转到这里。请大家不要误会,只是让大家参考一下而已。

此文在天涯上点击次数超过1万,这里点也比较多。看到这么多人关注,我不回复都不行了。


下面这些话,说给骂我的人听。感谢那些理解我的人。

1、任何无谓的辱骂只能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因为我说了“中国的网民大概是最不讲理的”。你们骂吧,我将把它们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2、中国经济学家合格与否,一万个标准有一万个答案。拿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经济学跟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无异于拿祖辈的电脑水平跟自己的电脑水平相比,意义何在?真正的经济学家不会否认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而是努力去缩小差距。骂经济学家不合格的人,应该想一下,按照世界最高标准,中国还有合格的职业人士吗?你是合格的世界公民吗?


3、我已经指出,经济学家中的南郭先生是导致经济学家群体声誉受累的首要原因。难道要我把所有原因都尽归于此,才能了却你们心头的痛恨?在我身边,有很多学者埋头学问,你们看到的都是露头的,自然看不到不露头的了。你们以为自己没有偏见么?你们举了很多例子,也许确实证明经济学家做了错事。但是一部分经济学家的言行能够代表全体吗?你能因为一个人杀了人,就认为所有人类是罪犯吗?


4、一些人对我提出的“优胜劣汰”的原则非常质疑,我这里暂且列出两点理由:第一,这是自然法则,经济学家的底线,信不信由你;第二,如果这是错的,那么那些被某人列为“5个”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在中国出类拔萃的呢?请问有谁阻止了或者能够阻止那些真正杰出的经济学家吗?你们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


5、我本人出身贫寒,对腐败、贫困深恶痛绝,用不着你们来教我。顺便说一句,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不再用家里的钱,自己勤工俭学,每年还给家人寄钱。我当然不是道德上的完人,但是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教训我,谁又能比谁高明呢?


6、很有一些人喜欢质疑我的专业水平。对不起,我的专业水平如何只能由同行来评议。当然,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看看我的学术简历(http://www.niehuihua.com/about.asp)和我的学术论文,就事论事,欢迎评论。我每年只写很少的几篇非学术文章,大部分时间是要教书和写学术论文的。


7、说点专业术语:社会总福利通常定义在帕累托改进的意义上,即在没有人福利受损的前提下,至少部分人的福利得到了改善。经济学家说的“最优”通常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这是很务实的观念。抛开约束条件,妄谈最优,毫无意义。你们自己看看自己举的例子,符合这两个定义么?不懂的话,可以去学;但是动辄骂人,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8、我不是什么既得利益者。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700大洋。房子、*子等一个都没有。


你们尽管接着骂吧。我最近特别忙,要去北大听数学课,要给学生上课,要写学术论文,没空理会你们。


——聂辉华 2007年10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2:11:00

还是利益之争。

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有“搞臭”与被搞臭了。

如果真的如此,经济学家(不管“合格”著名与否)还是代表(至少代表他自己)利益群体的。

如果真的如此,经济学那就真的具有阶级(抑或“阶层”)性了。

至于模型和检验嘛,本人水平有限,数据不足,不能检验。如果有了这两个条件,那也许只是在“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的假设之上,搞经验主义之类的事了。对不起,我又拿起了“主义”这个不时尚的词汇了。

如果其它条件变了,或者数据有问题,或者没有剔除干净主观的因素,那问题就不是“科学”了。

唉,搞科学研究,真的很难。还表达也受到太多的限制。

随便调侃,不必在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2:20:00

看了不少帖子,我又糊涂了:什么是“经济学”?

那么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标准才能被叫“经济学家”?

如果这些问题不清楚,谈什么“什么人搞臭什么人”有什么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3:47:00
我以为用“经济学学者或工作者”更合适,“合格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已经算是客气的了,因为前面毕竟还加了个“合格的”。想想我们能称为“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家”、“艺术家”等等有几人,为什么一提到“经济学家”就冒出来一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4:12:00

我认为人大的经济学者都兢兢业业,他们确实很少到媒体上来(除个别喜欢抛头露面的之外)。什么经济学家喜欢到媒体上来,一般是金融机构等利益机构的经济学家喜欢到媒体上来。

现在国人喜欢崇洋,比如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公布,就认为那个机制设计理论有多么正确,其实,从信息经济学到博弈论再到机制设计理论,或者产权理论,这些都是庸俗的经济学,为什么它们是庸俗的经济学,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分配决定生产。这是由资产阶级的特性决定的。不管资产阶级经济学以什么方式包装出现,它们分配决定生产的庸俗性,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5:21:00

现实的问题

但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8:50:00

呵呵,清者自清,斑竹不必太激动吧。

对于斑竹文中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我的观点还是在国内的学术环境中不存在。

所谓自然法则,如果经济学家个个手持冷兵器对砍,那时候确实是强者生存、优胜劣汰,但那是在一个公正的条件下,平等的规则中。如果大家可以手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市场环境中讨论,也许还有些优胜劣汰的可能(像科斯的那篇著名论文),但我们没有这样的市场。就是说,我们国内的研究环境已经不是角斗士那样了,而是美国职业摔跤,谁赢谁输,早就定了。

我写过人力资源的学术论文,看过斑竹的相关文章,确实非常有水平,如果斑竹不是在人大这样的全国一流大学,不是在慧眼识才的杨老师门下,也许同样能发表在优秀刊物上,但不一定能够发表在《经济研究》上吧。(补充一句,绝无小看斑竹之意。)

我从来不在意“5个”的经济学家的说法,也没有查过是哪几个。但我相信所谓“中国出类拔萃的”一定有海外研究的背景,或者是在很尖端的几个优秀导师的培养下做到的,或者有其他的实力,他们可以在相对公正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才智。

与其说“有谁阻止了或者能够阻止那些真正杰出的经济学家吗?”不如说“确实有人培养了或者能够培养那些真正杰出的经济学家”,但国内的大环境做不到。

顺便一提,我相信高水平的国际刊物是斑竹的努力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5 18:57: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19:41:00

我不想讨论经济学家的处境问题,只想说,正是有了经济学家,大众才了解了更多的经济问题,经济学家的观点,正确与否先不管,已成为民众对中国经济问题思考和讨论的前提。而问题只有在充分的讨论之后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当然,我们不否认,普通民众由于某些原因,比如认识局限,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是出于个人利益,常常会批判某些观点而支持否和自身利益却不正确的观点,是我们有些经济学家蒙受不明之怨。希望中国的经济学家都能宽宏大量一些,为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做些牺牲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23:02:00

民众的眼睛容易被蒙蔽,民众的思想更容易被诱导,民众短期内行为的盲目就体现了当局者的意图。

而现在,媒体更成了左右大众的罪魁祸首,并且是不负责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5 23:46:00
个人认为,身正不怕影子歪麻,时间会做出最好的评价!!经济学家要太在乎自己写的东西在一些不了解的人的说法,那就没有心情搞研究,那也谈不上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6 00:02: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6 20:19:00
以下是引用聂辉华在2007-10-25 11:56:00的发言:

按:下面的回复是贴在天涯的,转到这里。请大家不要误会,只是让大家参考一下而已。

此文在天涯上点击次数超过1万,这里点也比较多。看到这么多人关注,我不回复都不行了。


下面这些话,说给骂我的人听。感谢那些理解我的人。

1、任何无谓的辱骂只能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因为我说了“中国的网民大概是最不讲理的”。你们骂吧,我将把它们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2、中国经济学家合格与否,一万个标准有一万个答案。拿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经济学跟世界一流水平相比,无异于拿祖辈的电脑水平跟自己的电脑水平相比,意义何在?真正的经济学家不会否认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而是努力去缩小差距。骂经济学家不合格的人,应该想一下,按照世界最高标准,中国还有合格的职业人士吗?你是合格的世界公民吗?


3、我已经指出,经济学家中的南郭先生是导致经济学家群体声誉受累的首要原因。难道要我把所有原因都尽归于此,才能了却你们心头的痛恨?在我身边,有很多学者埋头学问,你们看到的都是露头的,自然看不到不露头的了。你们以为自己没有偏见么?你们举了很多例子,也许确实证明经济学家做了错事。但是一部分经济学家的言行能够代表全体吗?你能因为一个人杀了人,就认为所有人类是罪犯吗?


4、一些人对我提出的“优胜劣汰”的原则非常质疑,我这里暂且列出两点理由:第一,这是自然法则,经济学家的底线,信不信由你;第二,如果这是错的,那么那些被某人列为“5个”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在中国出类拔萃的呢?请问有谁阻止了或者能够阻止那些真正杰出的经济学家吗?你们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


5、我本人出身贫寒,对腐败、贫困深恶痛绝,用不着你们来教我。顺便说一句,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不再用家里的钱,自己勤工俭学,每年还给家人寄钱。我当然不是道德上的完人,但是要站在道德的立场上教训我,谁又能比谁高明呢?


6、很有一些人喜欢质疑我的专业水平。对不起,我的专业水平如何只能由同行来评议。当然,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看看我的学术简历(http://www.niehuihua.com/about.asp)和我的学术论文,就事论事,欢迎评论。我每年只写很少的几篇非学术文章,大部分时间是要教书和写学术论文的。


7、说点专业术语:社会总福利通常定义在帕累托改进的意义上,即在没有人福利受损的前提下,至少部分人的福利得到了改善。经济学家说的“最优”通常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这是很务实的观念。抛开约束条件,妄谈最优,毫无意义。你们自己看看自己举的例子,符合这两个定义么?不懂的话,可以去学;但是动辄骂人,那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8、我不是什么既得利益者。我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700大洋。房子、*子等一个都没有。


你们尽管接着骂吧。我最近特别忙,要去北大听数学课,要给学生上课,要写学术论文,没空理会你们。


——聂辉华 2007年10月

写了不少,发布---找不到服务器

不再重写。投诉论坛IT维护人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6 20:39:00

中国没有经济学家,我认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6 23:45:00

中国搞经济不少,就没听说有哪几个搞出名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00:17:00
真正搞臭中国经济学家只有那些所谓的“中国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04:37:00

1,版主认为广大网友没有识别能力,这是一个错误判断。你的帖子有那么多人点击,就是证明,毕竟骂的人极少。而且网民的素质比一般国民的素质要高,这是一个可以做统计验证的判断。

2,就我看来,楼主有很严重的自卑情结,所以也有年轻人共有的愤世嫉俗的态度。就对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深度而言,美国也没有几个值得一提的经济学家,包括那些已获诺奖的经济学教授在内。你从心里认同哈佛的博士就比人大的博士水平高,这也是一个错误判断。

3,中国那些以其洋导师获诺奖而自吹自镭的人,都谈不上是经济学家。象张*和邹*等人,自己没有学术成就,靠也拿不出手的老师沽名钓誉,也合乎市场交易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