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007-10-27 06:53:00
是中国的教育和科研制度把这些人给搞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13:18:00

楼主的文章写的还是很好的,文采不错。

我想请大家问一下各位,“经济学家”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水平才能称得上是经济学家?

又看到了一个马甲在这个板块宣扬什么什么规律,气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22:02:00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

无谓的争论不能改变什么,只是刺激了唾液的分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7 23:38:00
  一家之言!当然有他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8 01:22:00

  作为一名潜心做学问、真心奉献于经济学的学者,“中国经济学家”这个声誉的好坏对你来说这么重要吗?我们的学者还是看不透“名”和“利”。

  换另一角度来看,目前对于中国经济学家的舆论监督还不够,或者说“搞得还不够臭”。假如监督到位了,那些靠“中国经济学家”之名招摇撞骗的害群之马们便无处容身。当海水退潮,人们自然能看清到底谁在裸泳。

  如果“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的研究”是一篇科学严谨的学术论文的话,你会把它挂在天涯社区吗?你会把其结论简单地宣扬于公开媒体上吗?

对于那些能有机会看到这篇大作的研究生父母们,你能责备他们在投票之前没搞清楚你的前提假设和约束条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8 1:27:1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8 03:11:00
以下是引用fjk209在2007-10-27 13:18:00的发言:

楼主的文章写的还是很好的,文采不错。

我想请大家问一下各位,“经济学家”是个什么概念?什么水平才能称得上是经济学家?

又看到了一个马甲在这个板块宣扬什么什么规律,气愤!!

知道为啥中国许多商品要傍洋牌吗,这就是商品交易规律决定的:要么质量差,要么品牌信誉度低,不傍洋牌,骗不到洋人和国人。纵使内在质量很好的商品,受市场交易规律的约束,也有如此做的利益驱动。

何况有许多利欲熏心的人乎

这不很容易理解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8 09:55:00
追名逐利,坏了他们的形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8 10:49:00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8 20:37:00
经济学家们和社会都有值得检讨之处:这个社会就是不断的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我们才能进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9 22:05:00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谁都明白那些喜欢SHOW的人是怎么回事!反而是那些不把时间花在骂别人,努力做好自己的人更值得人尊敬,你越骂他他反而越出名,正好达到某些人的目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0 11:30:00

呵呵,这和我们国家近些年的大方向有关呀!一切都以gdp为主,那么只有这些不是很了解民生的所谓经济学家来解读宏观的数据,根据数字下药,当然就和实际的情况有偏差。

大家可以看一看国外发达国家,高级领导人几乎都是拥有人文学科的教育背景,其中以律师最多,为什么呢?因为治理国家其实就是治理国家的公民,他们需要的是人文的关怀。

在我的眼中,经济学家基本上和理工科背景的人差不多,以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见长。机器有了故障,用仪器测试一下,得到一些参数,分析故障的原因,再得到修理方案,然后这样做就能恢复好!

这样的思维模式失去了人性的因素,那它来为国家出谋划策,当然无法药到病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31 12:35:00
 
谁在搞臭中国经济学家? 的背后是经济学家是否正在搞臭了中国,包括那些政治家也在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 22:39:00

那些无知的人,自以为有良心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 10:18:00
以下是引用gerlylove在2007-11-1 22:39:00的发言:

那些无知的人,自以为有良心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

那你解释下贫富分化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4 19:42:00
言论自由了,总是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3 21:13:00
精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6 20:17:00

我们的聂博士看来还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啊,对自己是相当的自信.呵呵.不过感觉此人还是修炼不够啊.

中国的经济学家这个称号个人认为不妥当,不如叫经济学专家或经济学者来的更加妥当

经济学家被搞臭,臭了吗?那说明之前是香的,是香的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应该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不要有什么怨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1 09:09:00
部分做经济学研究的人动不动就以著名经济学家自居,其实这样卖弄一下也就罢了,更无耻的是,他们为了捞钱、捞名、捞利不惜昧着良心替利益集团代言,以一副丑恶的嘴脸忽悠老百姓,正是这种道德败化的垃圾把经济学家、专家、学者的名声给搞臭了。别说国内了,就是在国外知名大学取得终身教职的所谓著名华裔经济学家例如徐XX之流不也因为为房地产商代言而身败名裂吗?你认为是谁把他给搞好臭了,媒体?老百姓?开发商?我看最主要的还是他自己那一个贪婪的心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1 14:56:00

同意10楼。补充一点,因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加黑的这么一行字:

“简单地说,批评者应该评价经济学家是如何做事的,而不是去评价经济学家做了什么事。”

是否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无须关注和评价愚公是做什么的或做了什么,只需看看他如何勤劳地做事就可以了?抛开效率这点不谈,单论愚公工作的方向与实施的手段至少还是没有争议的,毕竟人家的目标就是要让可恶的山不出现在自家门前,而方法虽然愚笨但至少正确。而咱们勤劳的经济学家们呢,是否一样在研究上用真正正确的手段去实现真正正确的目标?他们是否在抱着移山的目标而勤劳地日复一日地做着把自家门前的山垒成喜马拉雅山的事?

而如果说经济学家不可能同时犯错,那大众也近乎同时犯错从逻辑上说仿佛也是不可接受的。

坦白一些,不客气地说,不是人们把经济学家们搞臭(如果真有搞臭这回事的话),或许是他们本身有些那个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1 21:44:00
其实,作者是一个满有前途的青年学者,如果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静心读相关文献,认真做研究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 16:19:00

有名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真正的不一定是有名的!矛盾?无奈?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5 08:19:00
举个典型的例子。一个经济学家也许说过,“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几乎人人都痛恨腐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经济学家认为“腐败有理”就骂他。我们应该首先看这个经济学家是如何得出这个“谬论”的。结合语境,我认为这个经济学家是说,当政府管制阻碍了创造财富时,如果企业家通过贿赂来创造财富,增加了社会总福利,那么这种腐败行为是约束条件下最优的。这种逻辑完全合乎经济学原理,合乎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实事求是的。————————————————————————加剧了腐败,祸害了改革!是所谓的经济学家他们自己搞臭了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09:27:03
臭不臭,这是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7-9 14:43:48
而,大部分有素质的学者,对这些评论大都不以为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只有小部分被戳到痛处,伤了自尊才会愤愤不平。

还有,中国的经济学家阿菜真的很多。不信就看看有多少研究机制理论的冒出来吧,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04260
说得很好,相当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