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7/3
李科飞
来源:e-works
中国机床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和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己建立起较大规模和较完整的体系,机床行业已奠定了有利的技术基础,产品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和供应实力。
数控机床是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经历了30年的跌宕起伏,已经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2008年数控机床年产已达125000台,某些门类的高档部分,进口曾占较高比重的局面正在改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机床市场不断下滑,国内经济型数控机床市场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产销量大幅下降。经济型数控机床是国内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起步产品,发展时间比较长,生产企业对此类机床的技术掌握情况和生产能力也都比较成熟。作为比较基础的产品,经济型数控机床的生产门槛较低,很多企业都能生产,由此造成国内经济型数控机床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生产经济型数控机床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尤其是一些产品档次比较低、产量比较大的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甚至出现部分企业限产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市场需求在减少,加上经济型数控机床的生产能力比较强,生产企业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同时出口量的严重下降,部分产品由出口转内销,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而对于产品档次比较高的企业来说,受到的冲击就不是很明显,特别是高精尖的高档机床依旧是供不应求。
2009年年初,国家发布并实施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这给机床工具行业的调整振兴指明了方向。2009-2011年机床工具全行业销售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5%,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以上,其中数控机床占有率提高到40%以上。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形成数控机床的产业化制造体系,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化。形成了3-5家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数控机床制造集团和一批“精、特、专”小巨人企业。全行业出口额从2007年的52亿美元,提高到2011年的100亿美元以上,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达到40亿元,数控机床出口额占机床出口总额的50%以上。
机床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可以归纳为四大产业:汽车产业、传统机械产业、军工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等)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工业和航天军工产业是机床市场需求最大且产品技术水平需求最高的市场。我国机床行业的下游用户中,汽车行业占45~50%,传统机械行业占20~25%,军工行业占15~20%,其他行业占剩余份额。
汽车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后,发展速度已经放缓,未来市场增长速度在10%左右,目前我国整车销售收入与零部件销售收入之比为1:0.7,成熟市场为1:1.7,如果未来5年我国可以达到成熟市场水平,零部件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另外全球采购商已经瞄准中国,具有成本优势的汽车零部件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保守估计未来5年我国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年增长在15%以上。
“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将保持适当的发展速度,预计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2~15%。其中,各行业发展速度有高有低,以石化通用装备、重型冶金机械等为主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以数控机床为主的高薪技术装备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近十年国防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中国陆军装备换装,海军、空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中国军费开支速度预计不会低于前期的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年均增速达到15%,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仍然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
机床的再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乐观,由于数控机床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而多年来形成的机床保有量庞大,对传统机床的智能化改造和升级,将会带来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
综合以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可以判断未来几年数控机床消费将持续高速增长,增长速度会在15%以上,发展趋势相对比较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