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74 10
2013-07-19
目前国内经济局面状况已经是非常临界了,地产,流动性,GDP,CPI,实体经济,产业优势,等一系列的问题错综复杂的纠结在一起成了一个很难解开的结,已经不光是经济发展层面的问题了,已经是国计民生了,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问题,国家问题了,我们也看到了中央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努力,甚至政治斗争,以及权力和利益格局的妥协平衡,从城镇化,到经济刺激,收入倍增,利益分配体制的改革,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等等一梭梭还在天上飞的子弹,天空已经乱了,搅动地上也不平静了,到底靶向在那里?效果如何?是良辰,是欺骗?不妨大家故装圣贤,也经世济民一番,实实在在讨论下,百家齐鸣打破这种成谜也沉闷的令人窒息的博弈格局吧。(本人非理论学术之士,充其量是后学爱好者)先抛砖引玉以示诚敬:

个人观点,也不赞同继续释放流动性的经济刺激,当然盘活存量资本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当债务错综复杂的纠结在一起的时候,是必要通过释放流动性来冲销的,哪怕是转移支付的带边线的手段。前几年过量的释放流动性和信用扩张虽然极大的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虚弱推高了一切的一切价格,多轮轮番上涨导致资产内在真实值无法支撑资产价格,而银行,地产的过度扩张以及所带动的一系列投机性的行业和投机性的投资行为,加上地方ZF的饮鸩止渴的做法,已经严重的使经济持续健康增长难以为..........,(过多的这些不多说了)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打造经济增长第三极?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调结果,怎么通过经济政策是经济来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李首相这个提法我非常认同)
假设构想:1)中*央在中西部圈出20-35个区域重点优势城市(有资源,具备小区域中心,人口教集中,实体经济体量较大等)合理规划和定位区域板块的经济功能和发展方向,然后通过降低向中央上缴财政收入(降低的全部投在指定建设上),或者按比例的由中央财政返拨,通过这项政策或者财政支持来要求地方ZF以此用来削减税收负担,降低区域内符合定位方向的产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通过优越的政策吸引沿海的劳动力密集依赖成本优势竞争的行业转移设厂,既能发展区域经济,也能承接回流的失业劳动者,还能延续或者挽救濒临倒闭的企业。(区域中心如:江汉中心群<武汉,黄冈,鄂州,荆沙,宜昌>,长湘群<长沙,湘潭,株洲等周边>,依此四川泸州,宜宾,绵阳等,陕西宝鸡,渭南等等,新疆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内蒙包头,鄂尔多斯等,山西的侯马运城,河北张家口,衡水,邯郸等)可以有专职副省长组成管理协调小组,中央可以成立副总理加副秘书长和发改委,财政部,税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特别办,实行双重领导,垂直管理,专项专责)

2)资金的问题:组建中西部的开发的银行或者信托公司作为融资平台,以当地财政收入的每年为抵押及信用,中央财政担保,发行债券或者融资工具,放开对境外投资的部分现在,用高速公路的模式引进境外投资者(当然风险和代价很大,关键博弈的游戏规则怎么定)。
3)经济环境构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协调按一定的比率和方式投入建设基础设施,可以组建类似中投的公司,建设国有的工业园区,可以中央地方加企业共同投入,产权或者使用权用未来回购的方式。
4)民生:通过产业园区和地方ZF,加部分中央财政支持,通过收购或者划拨医疗,学校等单位进产业园区,ZF管理,自主经营,各单位和园区企业共同建设

5)住房:将居民住房公积金转为安居工程集资资金将投机性的商业房地产公司变成长期性物业经营公司,物业开发建设加管理,住户公积金作为开发资金,银行贷款或者地产公司自有资金作为建设资金,设置30年(或者其他年限)住户低价格的租赁可转所有权的模式,同时这种住房期限内不可流通市场买卖,可以等价值跨区调换,未来的房子租金跟进房子增值,物业管理配套服务的费用这两块作为企业的利润。


夜半睡不着暂时就天马行空瞎扯这么多,坐等珠玉来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19 08:04:15
闭门造车的政策,在目前中国没啥可行性,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光组件开发银行进行融资,搞开发区,最后的结果就是资金空转,从银行到地产再到银行,房价和低价会被炒高,但是开发区的土地都在晒太阳,短期内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可以增加GDP,但这是鼠目寸光的做法,对长期是致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08:55:10
tank610 发表于 2013-7-19 08:04
闭门造车的政策,在目前中国没啥可行性,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光组件开发银行进行融资,搞开发区,最后的结 ...
不是搞开发区,是中央支撑,地方投入或者企业入部分资建设工业区,再加减免税等系列政策,吸引沿海因为人力或者成本不足等企业或者配套产业转移过来,同时也解决了外来务工的回乡就业和子女教育问题,东西发展不平衡的僵局,同时也推动和开发本地的优势产业或者农产品等。通过这种经营成本优势来实现空间换时间,为结构调整争取更大可能性。根据区域的资源,人才,等现有优势,吸引对口的企业。比如工科人才集中的武汉,可以引进光电等高科技啊,能源集中的可以引进电企能源等。既配套,又能延续这些企业的生存也避免一下重复投资,又缓解沿海发达城市的社会和管理压力,同时从政治格局上削减了他们的语话权,政令不出中南海,还都是因为这些地方坐大,形成了结连呼应的势力。
住房的建设不是用现在商业开发的方式,而是停止这种商业开发的方式,所有用股权的方式,银行贷小部分,住房者公积金(ZF划拨),开发商垫资。入住者只需公积金等同首付,就无需在交钱(否则补齐)然后以每月房租的形式缴纳,最终缴纳年限达到估值,即可不交而拥有房子的所有权。
说简单点,就是所有的过程是与东部南部通过政策和经营成本的优势博弈,和房地产商博弈,过程严格控制资金,不乱投放流动性,将所有参与的想投机行为变成中长期的投资行为。这个社会的扭曲就是过度投机造成的,当然很多事情容易构想好,却难做好,现今的政*府很难全心为民服务做公仆的,都习惯了优越,习惯了贪腐,习惯了恃强凌弱。唉,各种痛苦的社会,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想,去探讨,去改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12:50:52
税收体制需要改革。稳增长,调结构离不开创新,创新需要教育,教育不平等,创新源泉池子小。未来经济发展还是要发展完整的产业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13:02:06
isolerex 发表于 2013-7-19 12:50
税收体制需要改革。稳增长,调结构离不开创新,创新需要教育,教育不平等,创新源泉池子小。未来经济发展还 ...
对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19 13:09:27
要搞好实体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