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效度都是item在因子间的分布状态是否符合预期,如果你的item是成熟的量表,此时你通过CFA来做,如果你的item是修改而来的,此时首先你要做piot,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正式量表,然后按照CFA来做,另一种就是纯粹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主要是因为你的量表是自己开发的,此时一般用EFA。另外最近的文献将CFA和EFA两者进行合并了,不管是哪种形式,只要通过这种合并形式的因素分析,都可以验证你的建构效度。另外有些量表到底是分开来分别作EFA,还是所以量表纳入在一块做EFA,一般来说,我们必须把所有的量表纳入一块做EFA,因此,这样你可以看出你量表的区分效度来,即item在其他因素上的载荷小于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