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利率市场化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原则来进行,央行率先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确实是迈出了一个重要步伐,但这是否意味着各家银行会竞相降低贷款利率去抢客,让普通老百姓或者中小企业能够得到实惠呢?本看客认为在中国现行的银行格局下几乎很难出现。
首先,银行的垄断地位并不会因为利率市场化而发生改变,因为在寡头垄断市场,几家大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一致行动去影响金融市场,掌握资金定价权,谁不遵循这个游戏规则大家就可以将谁踢出局,或者将其兼并收购。
其次,不像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银行属于私有,中国几家大银行的大股东都是由国家资本在控制,它们毫无疑问代表了国家利益,承担了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让这些银行完全参与竞争相当于一个人的左手跟右手打架,傻子才会做!
另外,银行伴随改革开放,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很多台面和台下的做法,来突破监管的限制,如银行为争取优质企业客户,给客户表面的借款利率是在下限之上,但是银行可以通过让该客户叙做其他金融产品(协议存款、理财产品等)来补贴其利息支出,因此是次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其实只是一种“水到渠成”式改革,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最后,贷款利率市场化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参考标准,相反参考的标准反而更多了,除了央行定期公布的基准利率以外,最有可能是几家有代表性的银行牵头,根据一定的标准公布一个与基准利率和市场情况有密切关联的“最优惠利率”,英文称为“Prime Rate”,它一般是给予标准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如果有比这些标准优质客户更优质的客户,他们就可以享受“P-*%”的利率(如P-2%),如果资质差点就给“P+*%”的利率(如P+2%),而不是现在的基准利率下浮或上浮。
总之,各位看客,要珍爱信用,否则你就会被P加了。
(微信公号:经世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