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718 4
2007-10-23
据10月18日《武汉晨报》报道,武汉大学从2004年试点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以来,逾八成硕士选择两年毕业。2006年,武大首届两年制硕士与最后一届三年制硕士同时毕业,就业形势持平。武大一位负责人说,只要能搞好两三百门通开课,硕士培养的质量不仅不会垮,还会提高。武大另一位人士认为,硕士学制实现弹性很重要,应因学科、因人而异。

  如今,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就业形势逐年吃紧,因此早一年毕业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很多学生读完了硕士研究生,却进不了他们在本科毕业时就可以就业的单位。在就业压力的现实语境下,希望早一年毕业可谓理所应当。再说,早工作一年,就多拿一年薪水,多积累一年的资历。因此,当武汉大学的首届两年制硕士,在2006年面对着与最后一届三年制硕士大致相同的就业形势时,也就自然选择早一年毕业了。

  但是,早一年毕业与晚一年毕业,硕士培养质量不可能持平,也不大可能实现提高。如果说有的学校在硕士研究生学制实现弹性之后,因为改革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培养质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实现了提高,这未免有点自己打自己嘴巴的意思。既然实现两年制的培养方式更好,那么以前举三年之力,又为何培养质量反而更差?

  作为一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我认为与其为硕士研究生的弹性学制培养作成功式、表扬式的阶段性工作总结,不如直面这一方式中的一些问题。而其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反对弹性学制或不加区分地吁请取消,而只是为了使这一制度更加合理。

  必须承认的一个前提就是,现在在很多实行弹性学制的高校,除非学生申请,学校一般都按两年制培养学生,而就业压力逼得学生大都愿意两年毕业。在双重因素下,弹性学制其实演变成了两年制。

  从学校方面来说,除了哲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等必修课外,还有大量的专业课要上。因此,学生大都选择了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的生活道路,很难在学术功底上实现提升、学术视野上实现拓展,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学术规范也无从掌握。

  从学生方面来说,也存在不少问题。按我的看法,某些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基本上是在两年上网、聊QQ、看电影、旅游的生活中度过的,他们上课从不参与讨论,也不愁发表论文——因为学校取消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写课程论文从不超过半天,从搜集资料到写作全部在网上拼凑而成。这是一类本无学术理想的学生。还有一类确有学术理想的学生,但面对就业压力,不得不在一年级刚刚结束就开始找单位实习,只在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前的一段时间赶回学校查阅资料。

  于是,在就业压力面前,在弹性学制下,学术激情与学术理想退潮了。当然,笔者完全赞成在某些特殊专业,比如部分体育类专业等理论性要求不高而实践性强的专业实现两年学制,以节省培养成本,尽早实现社会效益,但在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学术培养的学科比如历史学科,需要实现三年学制的回归。要知道,弹性学制在就业压力前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弹性,改弹性为硬性规定反而更好——几年合理就硬性规定几年。至于部分专业成绩、学术表现特殊——包括正反两方面——的学生,也完全可按照校规校纪来对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23 08:30:00
关键问题是上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决心去搞研究,那就直接继续念博士,如果决心找工作,3年有意义么?现实情况是,很多3年研究生其实第3年完全没有事情做。世界上实行3年硕士学制的大国,几乎只有法国。与其把精力放在讨论2年还是3年,还不如用心改革研究生选拔机制,按照现在的“考研”机制,硕士研究生就是5年毕业又有什么意义呢?考研培训班培养不出真正的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3 12:19:00

应该说,从做研究的角度来看,两年制研究生确实没什么好处,就相当于多念了两年的本科,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刚升上来的本科生们还没有从本科阶段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上课还是一色的听,一色的记,完全不知道研究生和本科的区别是什么,等刚入点门了,一年过去了,又该找工作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做研究,有些好一点的学生,会去写点论文,用什么学什么,现学现用,但这种学习方式学来的东西,肯定没有系统的学习得到的东西要扎实,对以后的研究也是有害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就业压力太大了,如果实行三年制,对于中国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其实是和两年制差不多的,而提前一年毕业,还可能让学生多节省点时间。

其实,我倒是一直主张分类学制,单就经济学而言,就是在研究生入学后,根据研究生的意愿来分两年制和三年制,如果想日后做研究,那么,可能选择硕博连读,给这些学生开设为日后做研究而准备的课程,研一结束时有一个考试,如果通过了,就硕博连读,准确的说是在博士毕业的时候送你一个硕士学位,如果没有通过,可以选择转为两年毕业的硕士或是参加补考。如果学生以后的目标是就业而不是做研究,那么,就可以选择两年制,相应的,两年制的课程应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主,而对如高级经济理论,则应以少开为妙。

这样的弹性学制,个人认为,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又可以使那些真正想做研究的人得到系统的经济学训练,为以后做研究打下基础。而现在的统一的学制,无论是对两年制的还是三年制的,都过于僵化,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没有什么益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01:24:00
中国这个研究生制度真的应该好好商讨啦,就我自己周围的好多同许而言,就感觉到研究生想去认真学东西,可好像觉得时间不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24 21:37:00

想去学东西,就觉得时间不够,个人认为,这要分开去看。第一,有可能真的是时间不够,毕竟,现在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经济学发展太快,现在我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在学人家六七十年代的东西,想学人家现在的东西,我们真的要学得太多了,而这也是需要时间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想想,真是是时间不够用吗?我们真的把能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吗?至少我是,有时候在学习,但绝大多数时候是在上网,是在干别的,却有时候在说忙,在说时间不够,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如果我们真的能把能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那么,也许我们真的能学到很多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