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的逻辑结构图谱
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各种价值形态存在如下严密的逻辑联系:
几点说明:
1、价值可分为生活资料价值与生产资料价值两大类型,其中,生产资料价值是为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活资料价值,因此它也是一种间接的生活资料价值。
2、生活资料价值可分为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等四个基本层次,而每一个较高层次的价值都是为了确保较低层次价值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任何较高层次的价值都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较低层次的价值。“标准化食物能量”是一种标准的、基本的温饱类价值,所有形式的温饱类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标准化食物能量”,因此所有层次的生活资料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标准化食物能量”。
3、生产资料价值可分为劳动价值和扩展劳动价值。其中,劳动价值是劳动力(或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是劳动者在消费过程将生活资料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再在劳动过程将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然后又在生产过程将劳动价值转化为新的生活资料价值,也就是说,劳动价值由生活资料价值转化而来,最终又创造出新的生活资料价值。因此生产资料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价值,从而也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标准化食物能量”。
4、扩展劳动价值是为了替代、扩展、强化和放大劳动价值,是人类劳动器官延伸和扩展的结构,是一种间接的劳动价值。因此扩展劳动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劳动价值,进而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价值,从而也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标准化食物能量”。
5、扩展劳动价值可分为自然性生产资料价值与社会性生产资料价值。其中,自然性生产资料价值是人类借助于自然的资源与自然的力量而形成的价值;社会性生产资料价值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人类借助于社会的资源与社会的力量而形成的价值。
6、自然性生产资料主要是指自然性生产手段及其扩展形式,它可分生产性手段、生产性管理和生产性意识三种基本形态。其中,生产性手段是一种特殊的、扩展型的劳动价值,人类借助于这种特殊的劳动价值来实现劳动器官的延伸和扩展,规范性的生产性手段称作工具;生产性管理是关于生产性手段的规则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生产性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性手段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生产性管理称为技术;生产性意识是关于生产性管理的规则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生产性管理,还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生产性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性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生产性意识称作科学。在现代社会,工具是生产性手段的主流部分,技术是生产性管理的主流部分,科学是生产性意识的主流部分,因此可以近似地说,技术是关于工具的规则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工具),科学是关于技术的规则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技术,还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工具)。
7、社会性生产资料主要是指社会性劳动工具(即社会分工)及其扩展形式,它可分为社会交往、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三种基本形态。其中,社会交往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劳动工具,人类借助于这种特殊的劳动工具就可以实现劳动器官的延伸和扩展,就可以实现劳动能力的延伸和扩展,规范性的社会交往就是经济;社会管理是关于社会交往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交往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社会管理就是政治;社会意识是关于社会管理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社会意识就是文化。因此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在现代社会,经济是社会交往的主流部分,政治是社会管理的主流部分,文化是社会意识的主流部分,因此可以近似地说,政治是关于经济的规则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经济),文化是关于政治的规则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政治,还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
8、价值的主观反映形式有两种基本形式:情感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是人脑对于事物的相对性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价值观人脑对于事物的绝对性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人类的价值形态和价值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过来的,情感的形态与层次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进化过来的。
9、社会性生产资料(社会交往、社会管理与社会意识,其主流部分分别是经济、政治和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自然性生产资料,因此社会性生产资料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自然性生产资料价值;自然性生产资料(生产性手段、生产性管理与生产性意识,其主流部分分别是工具、技术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价值,因此自然性生产资料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资料价值,它由生活资料价值经消费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转化而来,因此劳动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价值;在所有的生活资料价值之中,温饱类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温饱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安全与健康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因此所有的生活资料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价值。总之,所有形式的价值最终统一于食物能量价值。
10、人的生命过程可分解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基本环节:消费过程、劳动过程、社交过程和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价值分别作用于人的不同环节的生命过程,其中,生活资料价值在消费过程中注入,劳动价值在劳动过程中注入,社会性生产资料价值在社交过程中注入,自然性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注入。
11、劳动价值可以分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意识三种基本形态。其中,人力资源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价值形式;人力资源管理是关于人力资源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人才技术;人力资源意识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人力资源意识就是人才科学。因此人力资源意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
12、生活资料价值可以分为消费资料、消费管理和消费意识三种基本形态。其中,消费资料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形式,规范性的消费资料就是日常消费用品;消费资料管理是关于消费资料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消费资料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消费资料管理就是消费技术;消费意识是关于消费资料管理的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消费资料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规范性的消费意识就是消费科学。因此消费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资料管理,消费资料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资料。
13、价值可分为生活资料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即劳动价值)、自然性生产资料价值、社会性生产资料价值四种基本形态。
14、技术是关于价值的规则体系,也是关于价值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价值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技术可分为消费技术、劳动技术、生产技术和社会技术四种基本形态。其中,消费技术、劳动技术和生产技术可称作自然技术。
15、科学是关于技术的规则体系,也是关于价值的规则之规则体系,其目的在于提高价值管理的效率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科学可分为消费科学、劳动科学、生产科学和社会科学四种基本形态。其中,消费科学、劳动科学和生产科学可称作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