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696 1
2013-07-25
农业经济学专题(1996年)

导论
粮食:冯海发,畜牧:张存根,土地经济:张月蓉,合作经济:李老师,厉为民:世界农业专题。到12月20日止。要求撰写专题报告

一、中国的粮食问题(冯海发)
(一)80年代前是温饱问题为主。80年代的粮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所致。总需求包括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

直接需求

收入结构现代化(100KG)左右,满足人们的填充感
间接需求



与直接需求相似,但幅度要大些。

中国处在间接需求上升阶段,直接需求开始减少,现代化过程将持续四五十年。

(二)80年代以来,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在市场条件下表现出来。国家不再控制粮食生产与消费。
(三)价格体制的变化。80年代后,能够形成公开性通货膨胀,价格机制能够形成。粮食问题与个人消费紧密相连。
(四)工业化引起粮食生产地域结构的变化。80年代前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调。南方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粮食问题由沿海向内地传递。稳住中部关键在于国家政策的调整。
(五)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国外农产品对国内的竞争。把握几个方面:
1. 供求变化趋势(通过缺口大小反映出来)。
2. 采取什么样的方针(自己生产?国际市场:涉及到外汇、机会成本、抬高国际价格,抬高40%相当于2亿吨粮食,能否满足国内需求?农民怎么办?进口粮食的安全性?比较安全的比例是进口不超过5%。)
3. 国内的生产潜力如何?
中低产田改造,改善耕地、技术,预计1997年会出问题。
对农业科研不够重视,缺乏后劲。
购销政策问题。市场价格、定购价格预计要放开。
粮食企业职工、资产是个大问题。
农口的农本主义太严重,考虑问题应该更全面。

二、畜牧业经济内容(张存根)
(一)畜牧经济学的概念
研究对象:研究畜牧业部门的生产;畜牧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
研究内容:体制论、方法论、道路论、结构论、饲料论、流通论、分配论、消费论
畜牧技术经济;畜牧业产业政策与宏观调控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组织政策、技术政策(畜牧业的技术进步六五时期为36%,七五41%,八五45%)、布局政策、相应配套政策及实施保障
研究方法
(二)当前畜牧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
1. 农区、牧区(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与大中城市郊区(资金市场集约度高,共264个县,360万平方公里)畜牧业发展问题
2. 猪禽与草食家畜以及特种养殖发展问题
2005 年本地大学学生注册
年份(百分百)
畜禽(百分百)80年90年95年
猪肉88.879.870.9
牛肉2.14.47.6
羊肉3.511.317.2

国外肉鸡肉料比最好的是1:1.8,我国有些达到1:2.0,鸡蛋为1:3.0,一般的是1:2.2,猪肉是1:3.8
3. 区域化生产与城市菜篮子的关系
菜篮子工程(1988-1992),起因:1987年全国消费上升快,起到一定作用。增加了对畜牧业的投入。外地到北京屠宰。菜篮子米袋子的提法有悖经济规律。
4. 农村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与规模化密集化饲养(集约化饲养)的关系。
饲养方式饲养头只产品量
集约猪15%,禽30%  猪25%,禽60-70%
分散猪85%,禽70%猪75%,禽30-40%

饲料消耗量:规模化饲养,饲养周期5.5-6个月,达到90-100kg,同样品种散养需要8-9个月,达到90-100kg。
1:3.5 (4-4.5),有维持能,蛋白质。
小麦:30-40%麦麸,60-79%面
饲料:9000万吨*60%=5400万吨
95年玉米产量1.2亿吨,94年1亿吨,进口600万吨,每吨110-120美元,提高到150-160美元每吨。
饲料搞商品饲料。个体分散饲养占60-79%。
环境污染
5.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的关系
鼓励生产与技术结合,生物技术不可抱太大希望。实用技术推广研究,兽疫疫苗较有作用,科研、推广的衔接不好。

(三)增强ZF对畜牧业宏观目标的调控能力
1. 八五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l  肉类、禽蛋产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六五、七五。
l  人均人类、禽蛋产量有了很大提高。
l  肉类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
l  畜牧业已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门路。
肉牛热:安徽阜阳是最大的养牛地区。近年肉牛热降温。
肉羊热:小尾寒羊,一年产2次,每次约3只羊羔。
l  规模化养殖正在兴起。
l  饲料粮紧缺问题更加突出。
2. 九五畜牧业发展目标与制约因素
发展目标:肉类5200万吨,禽蛋1800万吨,奶类800万吨。
1995年实际:5260.1万吨,禽蛋1676.7万吨,奶类6728万吨。
预计:肉类6200万吨,禽蛋1800万吨,奶类800万吨。
制约因素:资源紧缺;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例如80年代的羊毛大战,羊毛拍卖市场流产);科技进步左右有待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六五36%,七五41%,八五45%,九五50%,2010年60%);ZF宏观调控乏力(95年牧业产值6045亿元,占GDP的29.7%)
3. 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l  ZF部门以政策、法令及其配套法规为准则,采取投资、信贷、价格、税收、补贴等经济科技行政手段,配置畜牧业资源、畜产品生产,对市场需求的总量结构进行协调控制,以协调好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各方面的利益。
l  归口统一管理,强化对畜牧业法规的建设。
l  近期:制定产业政策;畜牧业生产的信息与监测系统;资源、生产、市场需求的监测;屠宰检疫的皮张数;发布中长期预测预报。
l  信息分析:宏观调控的措施与对策。
l  种植业三元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谷物,大豆,甘薯土豆等薯类,换算比例是5:1),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含饲料粮和青饲料)。国外的概念,谷物(grains)包括食用谷物(food grains,包括小麦、黑麦和水稻)和饲料谷物(feed grains,包括玉米、高粱和大麦)
l  加速饲料工业产业化进程。粮食要增产、节省消费。饲料工业包括饲料原料生产(涉及农业和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业,饲料添加剂工业,饲料机械工业,饲料工业的支持体系。
l  口粮与饲料粮分离。
l  理顺畜产品价格体系。猪粮比价,玉米:生猪是1:3, 1:5-5.5,估计可以达到1:6,国外是1:80-10
l  猪肉储备制度
l  社会化服务体系。现在储备和经营没有分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3-15 13:21:2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