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9380 12
2013-07-26
现在各处都在深入落实群众路线。
我们学校要求大家写建议,提意见,谈感想。
刚将学校科研处布置的任务完成,顺便贴在这,呵呵。
——————————————————————————————————

我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已经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与本地兄弟院校和国内同类院校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并不快,保持并提高相对地位仍存在较大难度与挑战。


为促进我校科研加快发展,应该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完善已有管理制度,从物质激励、情感激励、事业激励多方面入手,切实营造科研至上的学术氛围。下面就个人体会,提两点建议。


一是我校核心期刊(中文部分)评级不够细致。主要体现在:A类和B1类期刊过少;B2类期刊中,层次差距很大,容易导致教师发表论文时的逆向选择问题。例如,在《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与在《统计与决策》发表论文,在我校科研奖励时没有区别(均为B2),但二者在学术界的口碑和发表难度有霄壤之别。这明显形成对灌水“差刊”的激励。如能适当增加A类与B1类期刊,并进一优化步区分刊物质量(如将现在A类改为A1,将B1升为A2;将B2中少数高水平期刊升为B1),或许会有较好导向作用。


类似问题在获奖级别认定方面也有体现,例如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是我国社科类最高奖项。我校认定时将其与本地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视同仁,均视为省部级。但前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后者仅在本地竞争,其难度上有明显区别。据此看来,对原有规定进行微调似有必要。


二是我校课题配套和奖励力度偏弱。明显低于本地兄弟院校和国内同类院校。省部级以上项目(有学校局级项目都配套)配套比例1:1的单位很多,1:1.5甚至1:2的也不罕见。配套经费使用通常更为灵活,可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实际困难。经费配套之外,现金奖励是另一常见做法,我校已经执行,但似乎力度偏弱。


我国的纵向课题经费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得提取劳务费,其限制课题组私分经费的初衷并无不妥,但至少社科项目研究中最主要的投入就是课题组成员的脑力劳动(熬夜、计算、码字……),这些最重要劳动却得不到应有补偿!很多课题负责人不得不到处开会,结项前还要大费周章的四处找一些票据(车票之类),其某种意义上也是无奈之举。


很多人痛感,经费报账比课题研究本身更难。(曾见网络调侃,整个课题的精力分配如下:申请占30%,结项报账占50%,课题研究本身占20%。)国家规定学校自然无法改变,但学校应该在能力所及范围内,设法增强课题报账及相关管理方面的灵活性。以此减弱我国科研管理方面体脑倒挂、重物轻人的体制弊端。


以上所谈,只是从个人视角出发,难免偏颇。不当之处,请予批评。


                                                        即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26 16:13:55
很久不发帖了,今天凑数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6 16:14:15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6 16:28:59
比较实际,但报账不能违反国家财经政策,要知道,前2年北京高校的报账贪腐值得我们警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6 16:31:43
千年孤独 发表于 2013-7-26 16:28
比较实际,但报账不能违反国家财经政策,要知道,前2年北京高校的报账贪腐值得我们警示。
是啊,具体部门的枝节制度设计,只能在国家底层制度设计之上进行。无论如何,要面对现实。让提意见,俺就瞎提了,不奢望有啥用。痛快一下嘴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6 16:41:25
写的都是实情,赞一下。就是这里的配套就这么高,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