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3604 6
2013-07-29
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 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 到的边际效用,,商品1的边际效用减少 量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增加量,总效用是增加的.
这句话:商品1的边际效用减少量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增加量.商品的购买量减少的话。边际效用是增加的啊。商品1怎么还有边际效用减少量呢?。商品1是总效用减少。边际效用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7-29 21:40:54
效用是一个主观值,比如吃馒头,在你没吃饱之前效用均为正值,但吃饱后如果再让你吃,那么你就会感觉肚子很胀,很难受,此时馒头的效用就是负数
明白了吗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9 21:55:17
谢谢楼上的。您说的我懂。就是这句话我觉得应该是商品1的总效用减少量小于商品2的总效用的增加量。他们的边际效用不是商品1随购买量的减少而增加了么?商品2减少了?再次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29 22:24:07
读了你上面的那段话,我想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
“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商品1的边际效用减少量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增加量,总效用是增加的. ”
这句话不知你是从哪本教材看到的,我个人感觉不是很严谨的。我想第一句话是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即MU1/P1<MU2/P2.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肯定会把预算中扣除购买一定量商品1和2剩下的那部分货币用于购买2,以便增加2的消费,从而增加总效用。因为这时,购买1的带来的两种商品的总效用增加量不如购买2带来的两种商品总效用增加量大。所以,理智的消费者肯定会购买2而不是1。由此一来,我想原作者是不是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购买1仍然会带来一定的总效用增加,即多买一单位1还是有一定的边际效用,但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那么,购买1带来的这个总效用增量不多。当然,多购买2也会带来一定的总效用增加,虽然多购买2同样要经历2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即使这样,由于这时2的边际效用仍然大于1的边际效用递减。同样都递减,但可悲的是,1递减的比2递减的多,所以,多购买2带来的总效用增加量要大于多购买1带来的总效用增加量,所以,消费者这时会把原本计划用于购买1的货币用于购买2以求二者总效用的进一步增加直至最后购买二者的同一元钱边际效用相等,从而达到最终的总效用最大,即消费者均衡。

我不知这样说你是否明白了?这段话是不太严谨的。如果改成:“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这时,如果继续购买两种商品,那么,商品1的边际效用减少量大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减少量,因此,把这时的原本打算购买1的一元钱用来购买商品2,两种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总效用是增加的. ” 也许就好懂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30 19:28:08
leonzuo000 发表于 2013-7-29 22:24
读了你上面的那段话,我想可不可以这样来理解:
“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 ...
万分感谢您的回答。您说的我看懂了。这话是高鸿业第5版的内容不过我少打了点字。您说的意思是继续二者都买。但是高老的意思好像是减少了1的购买增加2购买量。原话如下。就是不明白原话里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Mu1\p1<mu2\p2,这说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小于购买商品2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这样,理性的消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量,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量。在这样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在消费者用减少1元钱的商品1的购买来相应地增加1元钱的商品2的购买时,由此带来的商品1的边际效用的减少量是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的增加量的,这意味者消费者的总效用是增加的。另一方面,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商品1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的不断减少而递增,商品2的边际效用会随其购买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当消费者一旦将其购买组合调整到同样一元钱购买这两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即达到等式相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7-31 07:15:43
呵呵,不用感谢我。我也只是举手之劳。
我明白了高教的意思了。这段话表述仍然不是很严谨的。他想表述这样的意思:调整过程中,由于已经存在了Mu1\p1<mu2\p2,那么,下一步理性的消费者就不再买1,而要买2了。于是1的边际效用就从一定值变成了零,这就相当于减少。同时,2仍然在买,于是2仍然有一定的边际效用,这就相当于还在增加新一个2的边际效用。而且,这个减少的量小于增加的量。于是总效用仍在增加。我想这样的理解也许是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吧。这里有一个暗含条件是消费者的收入没用完,于是他可以把原先计划买1的钱用来买2。

不过,他下面的另一方面说的是另一层意思了。我想也许可做如下理解:(如果你去看看范里安的现代观点,我记得其中有一章是讲禀赋的,也许就好多了。)在消费者已经拥有一定量的1和2的情况下,但是没达到最优,而是越过了最优点,消费者还要试图回到最优点。那么,减少1的购买,增加2的购买。怎么样减少1,怎么样增加2,这时的1和2就相当于他固有的禀赋了,他就会出售1,把1所得的钱用来购买2。那么,如此一来,1的边际效用在上升,2的边际效用在递减。最终二者相等。

说句老实话,严谨地表述应该是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它的价格和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它的价格如何如何。但是,实际中我们很多教材都没有这么表述,可能是因为在编教材的时候,说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更好理解一些。

如果你有看过经济史方面的一些东西,你明白这个消费者均衡规律是如何来的话,也许就会好一点了。最初它是讲消费者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何达到均衡的,其次才扩展到2种,甚至多种商品的。

货币是有功效的,简单地说,它的功效是换商品。货币也是有效用的。你想想看,你拥有一堆货币,你不也是有满足感吗?但是货币的效用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并不是因为它像水一样能够解渴,食物一样能够饱腹,而恰恰是因为它能换回其他商品。其实,这里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使用价值来理解。货币的使用价值跟其他任何商品的使用价值都不一样。也就是说,货币的效用带给人的感觉(可能用功效更合适一些,呵呵)和其他任何商品的效用带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人们拥有货币是要用它来交换东西的。否则,那就是要被饿死的守财奴了。但是,这种交换到什么时候停止呢?如果人们感觉到单位货币的效用,也就是它的边际效用恰好等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商品的价格时,就万事大吉了。为什么说是边际,因为是一单位一单位购买商品的,虽然生活中你购买商品不是一单位一单位的,可能是一下子购买三单位四单位的,但是你要把它理解为一单位一单位的,这样好理解。这里还有一个暗含假设,单位货币的效用是不变的。为什么要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它的价格,因为这样才能和单位货币的效用相比较。可以举一个例子看看,比如,苹果5元一斤,那么,一斤就是苹果的一单位,但是,一单位苹果的效用(这里其实已经相当于苹果的边际效用概念了,因为是一单位的苹果)怎么跟一单位货币的效用(也就是货币的边际效用,即一元的效用)相比较呢?没关系,除以商品的价格,自然就是相当于一元钱购买到的苹果的效用了。当二者相等时,消费者就无所谓了,保留货币也可以,保留苹果也可以,于是,他在两种选择之间无所谓,因此,就达到了均衡。这是购买一种商品的情况。

购买两种或多种,其实都一样,不是有句话说吗?所谓的等边际法则啊。单位货币用在所有商品的购买上得到的效用相等时,就达到了均衡。大意是这样,严格的表述我现在记不清楚了。

我很啰嗦,打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看懂没有,呵呵。我们的教材在将这些公式时,可能讲法不一样,另外,为了节省有限的空间(教材太厚了,价钱就贵了),所以,用语都比较精简的。想深入学习西方经济学,一方面是做点题目;一方面是读读经济学说史和多看几本教材,尤其是老外写的。:)

希望对你有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