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9586 51
2013-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基金委)1日公开通报一批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以此彰显维护科研诚信的决心,起到威慑警示作用。”

  案例一

  抄袭他人成果、谎报个人信息

  湖北某大学郝汉舟,把他人发表的三篇SCI论文窃为己有,其中把自己列为第一作者的有两篇,列为非第一作者的有一篇。郝汉舟用这些论文申报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资助。2012年度又用同样方式申报基金项目,同时还虚构1篇根本未发表的英文论文。

  另外,郝汉舟在背景资料中虚称自己为澳大利亚访问学者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经调查,郝汉舟从未到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也不是硕士研究生导师。

  案例二

  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天津某大学高鹏、姚素英等发表的两篇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高鹏是两篇论文的第一和通讯作者,姚素英是高鹏的博士生导师)实验材料完全不同,但是实验结果完全相同,经查,其中一篇论文数据造假。

  案例三

  花钱雇“枪手”

  湖南某大学彭国星与福建某大学余文琼在网上雇人完成基金项目书。经比对,彭国星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余文琼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整体相似度为97.1%,立项依据相似度95.9%,研究内容相似度99.3%,研究方案相似度98.5%,创新点相似度100%。经调查,彭国星与余文琼都是花钱从网上“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

  案例四

  冒名侵占他人科研成果

  北京某研究所刘志华(男)2011年度获得一项青年基金项目,在其研究背景中列了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刘志华,标注的单位为哈佛医学院,但此刘志华为女性,非彼刘志华(男)。实际上,在这期间,两位刘志华都在哈佛大学做研究,刘志华(男)正好利用了这一点。

  案例五

  抄袭他人项目申请书

  四川某大学万昌秀等出版的专著《材料仿生与思维创新》第189页到191页抄袭他人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项目的立项依据”部分。

  案例六

  剽窃、伪造信息

  山东某大学任升峰抄袭剽窃他人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经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比对,其2012年度基金申请书与其他人2008年度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高度相似:整体相似度95.1%,立项依据相似度95.95%,研究内容相似度99.2%,研究方案相似度95.4%,创新点相似度100%。同时,任升峰为展示他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将申请书中10篇参考文献的出版日期变造成近年,并且将原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列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文/吴晶晶 翟玉珠 制图/潘璠(来源:http://news.hexun.com/2013-08-02/156724145.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8-2 08:33:22
meitianli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 08:35:33
是应该多处罚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 08:53:21
哎,看着忧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 08:57:45
真是胆大包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 09:10:17
观看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