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强:20年内中国没有可能产生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即使是那些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也不可能
对于国内学界和公众呼唤中国诞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期盼,田国强对金融界网站表示,20年内中国没有可能产生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即使是那些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也不可能。“因为学术成就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及环境的支持,此外还要机遇。” (恒甫按:这些是真话.)
金融界网站10月16日讯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5日宣布,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美国经济学家赫维茨(Leonid Hurwicz)、马斯金(Eric S. Maskin)、罗杰·B·迈尔森(Roger B. Myerson)。金融界网站于第一时间越洋联系到赫维茨的学生田国强博士,田博士表示,赫维茨教授尽管年过90,但获得诺奖是迟早的事。
田国强介绍说,他和另外二位诺奖获得者马斯金、罗杰·B·迈尔森的成就在于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机制设计理论是“研究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怎么设计诱导机制和激励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怎么设计游戏规则,来解决个人或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使之达到协调,激励相容,也就是如何设计出某种规则使得每个人即使主观上都为了自己利益,但同时也导致为社会、为他人,社会富裕的客观的结果,也就是机制设计理论的激励相容这一核心概念。”。
田国强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终身教授。1983-1987年,他在明尼苏达经济系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时,正是师从赫维茨教授。
2005年,一份洋洋万言的《关于改善上海财经大学学风、教风的建议书》,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田国强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
对于国内学界和公众呼唤中国诞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期盼,田国强对金融界网站表示,20年内中国没有可能产生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即使是那些海外学成归来的学者也不可能。“因为学术成就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及环境的支持,此外还要机遇。” (恒甫按:这些是真话.)
“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框架主要是赫维茨开创的,已经深远地影响了现代经济学中许多领域,如信息经济学、拍卖理论、规制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许多领域。在此基础上,马斯金和迈尔森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一起拿了诺奖。如果不是追随赫维茨在机制设计理论上开拓的道路继续深入研究,他们也许没有这么早获得诺奖,”田国强说。
田国强介绍赫维茨教授说,“他很关心中国,他的理论最早就源于上世纪20年代‘市场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行性’的大论战。”
“现实中的制度往往是不理想的,那么有没有更理想的市场制度?”田国强说,“他研究的就是怎么设计最优机制,这涉及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
“在现实中,目标好,规则不好也没有用。”他举例说,改革开放前,只是用口号来号召生产,原来农民根本没有积极性,而中国的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一种适时出现的激励机制。
“他的研究,就是把最本质的要素抽象出来,”田国强说,赫维茨教授发现的三大要素是,“第一是制度,这包括了法律和各种社会约束,第二就是规则,而长期的制导和激励和就形成了第三个要素——文化,就像一个企业经营的时间长了,会形成一个企业文化。” 三个要素是互相关联的,”田国强说,“激励机制就是研究动力的学问。”
他总结说,机制设计理论就是“研究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怎么设计诱导机制和激励机制,简单地说怎么设计游戏规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