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了对于情感的数学定义,就为情感的逻辑运算奠定了基础。人的情感是由人对于所有价值事物的“主观价值率高差”所组成,这就要求情感矢量的所有基本构成元素是相对独立的。然而,由于世界上所有价值事物之间存在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如从属关系、互补关系、互容关系等,因此必须对所有价值事物的情感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逻辑运算,才能确定一个客观的、准确的、清晰的情感模型。
一、情感逻辑运算的客观本质
统一价值论认为,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之差值)是事物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它反映了人作用于该事物以后将会得到多大的收益率或价值增长率,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人对于该事物的根本态度:凡是价值率高差较大的事物,人就会千方百计地接近它、得到它、利用它和发展它;凡是价值率高差较小的事物,人就会千方百计地远离它、抛弃它、闲置它和消灭它。因此对于各种事物的价值率高差进行准确的识别和计算就必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也必然成为人的情感的核心内容。由于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它是事物价值率高差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值,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实际上就是事物的“主观价值率高差”,因此情感的逻辑运算在本质上就是人脑对于各种事物价值率高差的逻辑运算。
与价值观的逻辑运算相对应,情感的逻辑运算分为两种常见形式:一是情感的并集运算,二是情感的交集运算。此外,还是其它形式的情感集合运算,在这里就不予以详细阐述了。
二、情感的并集运算
当某一母集事物是众多子集事物的并集时,人对于母集事物的情感可由各子集事物的情感的并集运算而得,从而构成并集情感。
并集情感:设A=A1∪A2…∪AN,则主体对于母集A的情感称作各个子集Ai价值观的并集情感,用|MA|来表示,即。
    |MA|=F(μ1,μ2,…,μn)     (3-14)
其中,μi表示人对第i个事物的情感。
一般情况下,并集情感并不等于各个具体情感的代数平均值。事实上,并集情感与人对于各个具体事物的作用规模有关,可以证明(从略):
情感并集定理:当情感强度较低时,主体对于某一母集的并集情感∣MA∣等于各子集的情感矩阵MA与各子集的作用矩阵X之点乘,即
∣MA∣=MA·X  
=∑(μi×χ i)          (3-15)
其中,X={χ1,χ2,…,χn}称为各子集的作用矩阵,χi表示人对第i个子集事物的作用系数,它反映了这个子集事物所注入的价值量在整个母集事物所注入的价值总量中的比重,反映了价值资源在不同子集事物之间的分配比例。
不难发现,只有当各个子集事物的作用系数完全相同时,母集事物的并集情感才等于各个子集事物情感的代数平均值,即当μ1=μ2=…=μn=1/ n时,有:
  ∣MA∣=(∑μi)/n            (3-16)
三、情感的交积运算
当某一母集事物是众多子集事物的交集时,人对于母集事物的情感可由各子集事物的情感的交积运算而得,从而构成交积情感。例如,某一项工作既艰难又没有多少报酬,则人们对于这项工作的情感可由艰难性情感和低报酬性情感的交积运算而得。
交积情感:设Z=A∩B,则主体对于母集Z的情感称作个子集A和B价值观的交积情感,用∣MAB∣来表示。
四、情感与价值观的联系与区别
1、情感与价值观具有相同的层次结构,且每一个层次之间具有相同的逻辑关系。
2、情感是人对事物价值特性的相对性认识,其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而价值观是人对事物价值特性的绝对性认识,其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
3、由于事物的实际价值率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的情感通常是多变的;由于价值观所反映的事物的价值率通常基于正常的环境条件或平均的环境条件,因此人的价值观通常是相对稳定的。
4、人的中值价值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其情感系统与价值观系统通常“平行”、“同向”地运动与变化。
5、人的情感在平时处于“沉寂”状态,以便于节省能量与价值,只有到了事物的价值率偏离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时,人的情感才开始激发,而人的价值观则一直处于“觉醒”状态。
6、人的行为驱动力通常是通过情感为直接诱因产生的,价值观通常不直接为主体的行为和思维活动提供驱动力,而是通过影响人的情感来间接地对行为驱动力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