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时,选择何种统计口径的数据取决于你的研究目标以及你想要捕捉的贸易活动类型。
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这种统计方法主要反映的是企业所在地的进出口情况。它能够体现各地区企业的对外贸易活跃程度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更倾向于描述地区内部的企业行为和经济发展水平。
2. **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这种方法强调了货物最终消费或生产的位置,而不仅仅是交易发生的地方。这种统计更能反映货物的实际流动情况,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供应链联系,对于研究贸易对特定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更有价值。
对于你的研究而言:
- 如果你更关注企业行为、地区经济活力和本地市场的开放程度,那么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的进出口总额可能更适合。
- 如果你想要分析国际贸易如何通过改变货物流动而影响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或经济增长,以及探究供应链层面的联系,那么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的统计口径可能会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通常情况下,学者们倾向于使用后者(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的数据来进行宏观层次上的研究,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反映贸易对经济结构的影响。然而,具体选择还需要根据你的研究问题、理论框架以及数据可得性来决定。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