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设立国企来让人贪污腐败的
在中国,设立国企的目的,似乎就是让部分人贪污腐败的。这个立论看似滑稽,但却真实得无法 形容。为什么?因为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没人管国企内部了,这样,它无疑就成为大大小小老鼠们的天堂了。
不信就看看以下这篇文字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806/10360131_0.shtml
摘录:
人事腐败令人瞠目
王小姐是某央企山东省公司的高管,分管文秘、信息,是一位风光的职场金领。7月24日,王小姐向《法人》记者抱怨,近年来,一种明显的“仇富、仇官、仇央企”现象令自己职业自豪感大打折扣。
“这几年,针对央企的负面新闻太多了。”王小姐说。
同在央企地方机构供职的胡先生,也感到了这种“仇央企”情绪。不过,与王小姐不同的是,胡先生并不认为是媒体放大央企问题。
“事实上,一些问题的出现,根子在央企自身。如果央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欧美发达国家价格都要贵、且质量差,如果央企经常出现天价吊灯丑闻、天价收购丑闻、拉菲丑闻,你让民众如何不‘仇’它?”胡先生说。
一位在央企供职多年的知情人老郭告诉《法人》记者,在山东的央企子公司中,问题严重的并不是中移动山东分公司。
在他看来,央企地方机构首要的问题是内部用人腐败,一些有关系的、敢送礼的进了管理层;而这种用人腐败又导致了一系列更严重的问题。为了平衡各方关系,公司不得不设置了一些职能交叉的机构,这样造成互相掣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局面。
在老郭的印象中,这种人事腐败大致是从10年前开始恶化起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职务薪酬级差的不断拉大。在部分省级公司,部分负责人的薪酬达百万之多,正处级干部的年薪及补贴达到二十多万元。
仅车补一项,高级主管每月为2000元,处级每月2400元;而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一线职工,全部收入加起来也抵不上处级干部的车补。
老郭所在的公司,时不时有人莫名其妙地被提拔,让人浮想联翩。有一个部门,竟然提拔了一个基本是半文盲的退役女运动员分管文秘工作。
“在我们公司,有一位第一学历为初中毕业的同事,被调到省公司帮忙,买了一个党校大专文凭,‘成为’为高级主管,不久前提拔为部门副主任。”老郭说,这种竞争上位的秘诀在于,拿出几十万元来送礼。
“从制度上看,央企地方机构人事管理极其严格,进人、选人、提拔,都有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然而,这些制度时常成为摆设。”在采访中,一些央企内部员工向《法人》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愤愤不平。
采购、基建腐败频发
在央企地方机构中,腐败发生频率最高的一是采购,二是基建。华为技术公司一位工程师告诉《法人》记者,某以开采石油和销售成品油为主业的巨无霸垄断国企,沿黄河建设了一条微波通讯设施,投资额极其惊人,需要大量设备。
“其中的微波基站,业内公认全世界性价比最优的是华为产品。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公司却采购了日本NEC的天价产品,其服务又远逊于华为。”这位人士说,在日本国内的此类微波通讯,却大都采用了华为的产品。
基建,则是部分央企子公司的重要腐败渠道。从事过央企装修的一位公司女老板向记者口述了她的经历。
她的业务主要在山东胶东,大都给通讯类央企的县级公司装修,现在它们连“公司”都称不上,只叫“营业中心”。不过,这些“营业中心”的一把手,在退休前的一二年,没有不挖空心思搞工程的;新任的领导,坐稳位置后都搞基建。能不能从上面弄到建设指标,成为一个县级老总的能力的标志,而且这竟然还成为他们的“政绩”。
更重要的是,只要有了工程,就为权利寻租创造了机会。
在山东东营,某家央企分支机构的下属公司,每隔两年就要铲掉办公楼外墙的大理石,灰色的、红色的、乳白色的,不断更换花色,每次的花费都是千万元,当地群众对这种行为意见颇大。
该装修老板告诉《法人》记者,大家都知道央企有钱,但给央企地方机构干活并不容易。揽工程的时候,既要摆平其一把手,也不能怠慢分管的副总,包括基建科长、财务科长这些都得打发。“干工程,到我手里的利润真的不多了。”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