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国老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研究范围
宏观
金融
教育背景
2005年5月,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
2000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1997年7月,北京大学数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09至今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2007-2009,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金融学助教授
2005-2007,香港大学金融学助教授
问答汇总
Q1:坛友aningspring: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广泛关注。搞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让这一制度在保障老年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养老保险制度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一,也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老保险制度,但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深化改革、优化制度的社会呼声很高。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有哪些,方向是什么?敬请徐老师指点迷津,谢谢您。
A1:
养老保险非常基础和重要。模式基本两种,现收现付和个人帐户,各有优缺点。现收现付是收年轻人的钱养老年人,个人帐户是每个人自己攒钱养老。现收现付模式的问题是随着老龄化到来年轻人压力太大,个人帐户的问题是资产如何保值增值,要不然存下来的钱以后无法实现养老的功能。现在的策略,应该是二者结合,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养老,鼓励高收入阶层附一个人帐户。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相应多领域的改革,比如人口政策,金融改革。
Q2:坛友林海忠:
徐老师您好!
针对当前林毅夫老师反复谈到的中国经济会保持8%增长这一看法,您觉得可能性多大?如果中国要达到这个水平,ZF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zf总是提各种改革?我想问一下老师,当前经济改革的着几点在哪里?
您学数学出身,我知道数学很重要,想请教老师,数学该如何学才能达到学以致用?比如用于高级宏观微观等!!谢谢!
A2:
我理解林老师的8%是有条件的,林老师本人也公开表达过“有条件”这个意思。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提高,供给能力由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生产技术等方面决定,因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促进有效的投资,促进技术进步的事情,都是应该鼓励的。需要指出的是,技术进步不是抽象概念,往往孕育在投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因而不能简单反对投资。更深层次,需要改革经济体制和相应的制度,理顺经济活动中的激励,鼓励有效率的生产活动的进行。比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ZF职能都应该是改革的重点。
改革目前的争论很多,改革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对于这一点,应该没有太多反对意见。现实的考虑是,目前市场化进程到了一半,复杂性增加,改革的阻力变大,进一步改革的思路也不太清楚,改革步骤的先后也不清楚。迄今为止,大家呼吁改革的多,提出可行的方案,翔实的论证的少,可见问题确实没那么简单。或者需要稳打稳扎,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欲速不达。
数学是重要的工具,掌握。以问题为导向,摸索如何使用这一工具,以用促学,而不是为了掌握工具而掌握工具,可能是一个办法。
Q3:坛友zhuzhusenlin:
我想请教老师,数学硕士转进金融,是选金融数学,金融统计等方法的方向好呢,还是进纯金融比较好呢?希望老师不吝赐教谢谢
A3:
这个和各人的兴趣、基础有关,没有统一答案。偏数学的金融和传统的金融各有侧重,前者更注重数学工具的使用,但终究还是要理解金融市场的规律。
Q4:坛友Ray啊Ray:
徐老师您好,我想请教一个关于经济中投资结构的问题。
我很赞同在长期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但是就我的理解而言,投资分为ZF和私有部门两个部分,目前对投资的讨论很多集中在ZF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假定可以保证这部分投资的质量和效率,在长期内应该可以起到降低经济中交易成本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长期经济增长也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窃以为TFP的增长应该更多来自于私有部门的投资(无论是采用现有的更前沿的技术还是对现有前沿技术做出创新突破)。我想知道在目前的宏观情况下,除了提高ZF部门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之外,如何同时激励私有部门增加投资以实现TFP的增长?谢谢老师!
A4:
您说的很对。目前背景下,ZF应该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一方面对抗经济下行,另一方面培育增长潜力,当然同时需要尽可能提高投资效率。对于长期增长而言,大部分的投资应该由私人部门来完成,效率更高,更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和长期的经济绩效。目前企业不景气,投资意愿低,与前一阵子借债较多、利息负担重,以及目前实际利率较高有关。短期内有效的措施不多,适度减税是一个。深层的改革不能再拖,理顺基本要素的价格,减少行政性垄断,放宽民营准入,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是具有长期意义的改革。
Q5:坛友sea123456:
徐老师您好!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困境来自于ZF与市场边界不清,ZF干预市场太多,国有经济太强;钱荒是由于金融改革滞后造成的。您认为呢?
A5:
ZF与市场的边界是戈永恒的话题,我们处于改革过程中,也就是改变边界的过程中。现在的困难,是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推进改革,窃以为步是把问题摸清楚,提出可行的方案。这一步没那么容易。
Q6:坛友yeting2000:
徐老师:
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解答问题,我的问题是:目前,由于个别地方ZF为了政绩大量上马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为了偿还债务地方ZF把土地当成了摇钱树,不仅增加财政收入从土地要钱,借债也打土地的主意——以土地为抵押物融资,或通过卖地来还钱。地方ZF把土地当成了摇钱树,不仅增加财政收入从土地要钱,借债也打土地的主意——以土地为抵押物融资,或通过卖地来还钱。对于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您有什么样的建议,谢谢!
A6:
这个问题很复杂。土地财政是目前财税体制下形成的,要改土地财政,财税体制也要改。一个可能是用房产税逐步替代土地出让金,另一个可能是重新划分中央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两种策略都由经济上的合理性。
Q7:坛友yezhiyu:
你好,徐老师,如今李克强经济学非常热,那么在金融领域板块,他会继续推进怎样的改革,您在这方面的有没有进程的预测
A7:
预测没有,期望有一点:汇率浮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上线逐步放大到20%,30%,开放大额存单利率。
Q8:坛友binfriedman:
看到您的那篇工作论文,里面说技术伴随在投资里面,请问这方面的研究有哪些值得跟踪?谢谢
A8:
限于我所知道的,任若恩老师的研究很深,另外我引用了林毅夫和任若恩老师的那篇文章里文献很细
Q9:坛友52syyc:
徐老师,您好!
就我关心的问题,请教老师!
有人说,现在人民币汇率一直存在着 外升内贬的囧境,唯有房地产可以实现保值货币?老师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房地产价值高涨,是否存有大泡沫?还有老师,分行业来看,钢铁真的产能过剩吗?会出现钢铁企业大面积违约吗?未来中国的钢铁企业就不会出现龙头企业吗? 烦请,谢谢!
A9:
以前汇率一直低估,虽然促进了出口,但是也引起了国内货币的被动超发,大量的基础货币进入经济循环,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基本原因。房地产的升值是在城镇化和低利率的双重背景下发生的。目前很难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有泡沫,但是一些二三线城市(温州、鄂尔多斯等)的泡沫已经很明显。
钢铁我自己没仔细看过,仅从这两年的情况很难说是产能过剩,因为经济倘若再次起飞拟的产能可能又不够了。
的龙头企业,依赖于的人才、技术、管理体制。
Q10:坛友五点四十:
徐老师:您认为当下中国金融业发展水平是否过于偏激?保证经济增长,与改革金融是否不相容?货币超发如此严重,央行会不会减少流动性而对金融行业造成冲击?
A10:
金融发展需与其他部门的发展协调,金融改革需与其他部门的改革协调。现在的畸形发展很明显。
现在的流动性难题,是以前埋下的,需要有一点时间消化。政策部门需要给出明确的信号,让企业抓紧转型,不要再期待流动性放水解决问题。
Q11:坛友sccd2000554:
請教一論文觀念: 若技術伴在投資內, 則要多少投資的量,才有可能創出新的技術? 若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有那些著作是值得參考的. 謝謝.
A11:
任何投资里面都包含技术的,先进设备的技术含量高一些。判断投资的量,还是应该以资本回报率为基准。
Q12:坛友shiyigekeren:
徐老师,你好!最近你做了汇率制度与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很受启发。我这里有两个疑问:一是,汇率制度与实物贸易出口(张斌、何帆)哪个更有解释力?二是,在同一国汇率制度下,不同省份的服务业所受的影响应该也是有差异的吧?谢谢!
A12:
汇率通过影响资源在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的流动影响部门的相对发展,汇率与实物贸易出口应该不是一个层面的变量,前者是基础,后者更直接。
不同省份的影响可能不同,和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大概都有关。
Q13:坛友jocelyn4526:
老师您好。想向您请教两个问题:
一、您如何看待一国经济波动的本质要素——外部冲击(如qe推行或退出)、内部冲击(经济结构与城镇化改革)谁在这场经济再均衡的过程中扮演了更决定性的力量?我个人有一种观点,一个经济体类似一个人,各项机能健康的人抵御外部病毒侵袭的复原能力也会更迅速。面对重大的伤病侵袭也会在服用药物(如本国反周期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作用下治愈,并且不形成药物依赖。之所以人的健康受外部侵袭而一蹶不振,归根结底还在于自身身体机能的缺陷与不完善。因此内部改革是根本,外部冲击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了身体缺陷的部分。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想请老师给予些观点上的纠正与指导。
二、您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改革过程中的难点与要点分别是什么?城镇化究竟在扩大内需问题上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又该如何量化这一指标?
十分感谢老师。
A13:
我很喜欢你的比喻。恰当结合内外原因是个很好的学问。
Q14:坛友qhjg503:
徐老师,请问:资本项目开放对中国房价会如何影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考虑什么样的模型比较合适?
A14:
倘若资本项目开放,应该取决于资本的流向。很大的可能性是双向流动都会增加,金融风险将大幅增加,甚至不可控。读一点其他国家的资本开放案例应该是戈不错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