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分析
朱 珠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各方面都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势头。房地产方面尤其突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连夜排队等候购房的人群、无限制的房价炒作都说明了这一点。在这热火朝天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背后是否隐藏着泡沫?中国是否已经进入通货膨胀?今天的中国是否会重蹈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覆辙?---无疑这已经成了诸多中国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
---2007年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9%。
众所周知,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引发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的很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我国货币供应的长时间不断增加,出现了以下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6.5%,首次超过1996年的记录。而在此前一个月,CPI为同比上涨5.6%。
虽然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已经波及到了食用农产品以及生活用品领域,而且据国家商务部10月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为112.49点,价格总水平较前一周微涨0.3%。但这能否说明中国已经进入通货膨胀高峰期了呢?我认为不然。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3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3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9月份的CPI同比增幅却下降到6.0%。
这样看来,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又有所回落,这一期的通胀热潮显然已经冷却。
引起一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会有很多,但具体到我国这次的通胀,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偏低的利率。以股市为例,前两年,我国的利率太低,所以人们都不愿将手中的货币存放在银行,而宁愿把它们用来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继而出现的股市热、基民数量暴涨就是其引发的后果。在这些证券市场上,根据需求影响价格的原理,需求量的大规模增长又导致股票、基金价格一路看涨,从而又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一领域,大家都明白,人们的欲望对一个市场的刺激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需求量、价格、欲望三者循环“促进”,于是就有了中国股市从4000点一直涨到6000点的奇迹发生。
但我们必须清楚,这里面有很多股价的增长都是虚增,都是人为炒作的结果,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中国的股市曾经指出:中国的股市已经出现泡沫。很形象地讲,泡沫越增越大一定会破裂, 而这一破裂的后果必然是中国经济的衰退。
虽然中国已经显露出了股票以及房地产泡沫的迹象, 但国际上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人不必过分担心泡沫,“即使是泡沫破灭,有一些打击,也不过像年轻人遭受了一些皮外伤。”
2)我国这期的通货膨胀尤其是猪肉供给这个特殊的因素引起的,肉价飞涨已为人们所感知。
由于市场的自发性,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毫无疑问,再加上中央将粮食价格控制得很好,前段时间很多农民都放弃种粮而改为发展养猪事业。猪肉的供给由猪的生产周期决定,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养猪热”,我们可以预测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猪肉的供给量将会大增;再加上中央为了治理通货膨胀,运用了财政性的养猪补贴等宏观调控手段,目的就是要将猪肉的价格压下来。综合这两方动机我们可以得出,其结果必将是未来猪肉价格的回落,而事实上,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高肉价,肉粮的价格之比也应该下降了。
分析两方面的原因,央行为了治理现在的流动性过热,运用了它惯用的手法---加息与降利息税。自2007年8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至12%。我们都知道,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因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而不被经常使用。不过,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已明确表示,如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属于“微调”政策。而且经过07年的五次加息,我国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按复利率计算已上涨至3.87%。令广大老百姓欣慰的是:8月15日起,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原来的20%调减为5%。无疑,央行的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都会导致今后货币供给量的逐渐减少。
综上所述,随着肉价的下降,在货币供应量逐渐减少的情况下,通胀率会自动下降至4%-5%。而且,专家们纷纷预测:在今后一年,通胀率下降到目标的3%以下是很有可能的,而未来的三到五年平均通胀率超过3%的可能很小。所以,不必过分担心我国目前的通胀率,因为它已有下降趋势并会最终维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