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82 1
2013-08-08

中国正经历其经济史上一场戏剧性的变革。2001年,中国沿海地区居民平均工资是内陆地区的2.4倍。到2011年,这一比率降至1.9倍。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收入差距的缩小为中国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描绘了一幅更为乐观的蓝图。

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1.8%。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制度在实现经济增长方面是“更好的”呢?不。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现在还很穷。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中国科技的相对落后意味着它可以通过“仿造,进口,和整合现有技术和产业“来实现经济增长。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不需要发明创造,它只需要建造。因此,中国正在享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加速增长,因为它正巧赶上了西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但事实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中国各个省份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正如上面的地图所显示,2001年到2011年间经济增长率最高的省份是内陆,也是最贫穷的地区。“河南和四川一直是农民工的最大来源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去这两个省招募劳动力的原因。”富士康发言人Louis Woo说。由于内陆的经济增长,在随后的10年里,中国内陆居民收入平均增长了3.2倍,而沿海居民收入平均仅上升了2.6倍。因此内陆收入水平在紧紧追赶沿海地区。

另一种审视这种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是比较个别省2001年时最初的收入水平和它随后十年的经济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两者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负相关关系意味着越是贫困省份,其增长越是比富裕的省份快得多。平均而言,2001年人均收入高出其他省份一倍的省份,在接下来的十年平均增长率会相较其他省份下降约2%。因此,即使沿海地区经济放缓,中国内陆地区经济也在增长并逐渐缩小差距。这种中国经济地域发展的转变对短期和长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经济一体化使中国经济增长不会有突然停止可能。如果经济增长率降至4%,这将要求中国内陆经济大幅下降到低于十年前沿海城市经济增长水平。但当湖北省2011年的收入水平与10年前的广东省一样时,为什么湖北不能出现此前广东的高速经济增长呢?正如上面所讨论的,制造业,曾经作为沿海城市经济增长的引擎,已经迁往内地。这表明,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也适用于内陆地区。

曾经有人认为,中国内陆地区公司生存环境比沿海地区差很多,因此中国内陆地区增长将不会赶上沿海地区。但即使中国内陆地区正遭受更严重的攫取式体制,似乎各省都没发觉这有什么不妥之处。事实上,强劲的增长可以引发机构改革的良性循环从而帮助中国内陆地区沿着沿海地区开辟的道路方向前进。

第二,对于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担忧实在是有些杞人忧天了。因为中国的社会动荡有典型的地区性,聚焦国家GDP增长是误导人的。相反,各省级经济增长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数据还是相当乐观的。从2011年到2012年,内陆省份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1%左右,而沿海省份的平均只有7%。尽管沿海省份平均增长率稍低,但他们已经有相对较高的收入了。因此不管怎样,收入水平和增长率应该足以安抚任何大规模社会动荡。

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在未来的十年里仍会很高。因为如安徽、湖北和四川这样的省份仍然很贫困,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假设各省未来10年经济增长遵循2001年至2011年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规律的话,中国将仍然能够达到7.7%的增长率。这使得近期制定的7.5%的目标从长远来看就变成小菜一碟了。 999.jpg

虽然相对于近期各种看空中国的观点来说,这种预测有些高,但中国经济真实增长潜力确实有可能被严重低估了。如果各省都遵循如2001年到2011年间一样的一体化路径,这将意味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只剩下各省继续扩大资本投入,而不考虑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影响。但正如上面所讨论的,中国仍然离前沿的科技距离很远。这意味着,通过引进更多的西方先进技术,中国ZF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超过7.7%的增长。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重心转移到内陆地区,内陆省份将贡献更多的GDP。正如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一样,内陆省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渐增大。从2001年到2011年,中国内陆地区贡献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46%,而上一个十年只有40%。如果中国省份经济实现一体化,这一比例将在2021年上升到54%。由于内陆省份贡献GDP的份额越来越大,他们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将在中国经济增长总量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因此只要内陆省份可以维持他们当前的增长趋势,中国整个国家的增长率将不会崩溃。



第四,经济一体化会导致内陆省份的过度投资,这更不可信。最近,有一些人担心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特别是在内陆省份,已经极度过剩。但由于中国内陆人口中将有超过7亿会在未来的10年里收入翻番,收入增长将会创造更多对于新建住房的需求。因此,备受争议的鬼城或许很快就会被崛起的中产阶级家庭塞满。

同样,财富的增加将使交通面临更大压力。最近一段记录北京地铁在高峰期的视频提醒我们,在内陆省份仍然有许多基础设施需要建设,因为人们的收入已经趋近沿海地区收入水平。

因此,当Paul Krugman大胆宣称中国将遭遇经济的骤降之时,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个中国“?因为,中国不同省份经济条件差异如此之大,笼统的说中国的发展水平很容易掩盖潜在的区域增长模式。这些模式导致对经济数据的不同解读,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更加光明的前景。即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最终必然会放缓,瞟一眼中国内陆就会发现,对于一个个如同迷你小国的省份来说,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8-8 15:11:16
赞楼主一个,分析的比较透彻。楼主对于“鬼城”的见解我同意,冲历史发展角度看,长期的农耕体制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安家置地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我继续看涨房价,看这需要一个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