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中国还没有走下坡路——实际上,它可能已经企稳。至少,中国7月贸易数据意外强劲会让我们这样认为。7月出口超过此前分析师的预期,同比增长为5.1%。进口也出乎意料飙升至10.9%,达到1680亿美元。
但是,到底为什么7月份的中国进口会如此强劲?似乎是因为中国进口了大批的铁矿石所致。金属进口量跃升至8050万吨,同比增长26.7%,创历史新高。这甚至超过了2009年至2012年间所有单月的进口量,而当时政府投入了11.2万亿美元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此来刺激经济复苏:

Maquarie分析师Graeme Train表示,有人认为这意味着经济正逐步企稳,“钢铁需求非常强劲”。但奇怪的是,中国企业对钢铁的需求并没有增加。单是国内钢企就现存22.5万吨钢铁,较去年上升1.8%,而且几乎卖不出去。据估计钢铁行业产能比实际需求大五分之一还多。在中国86家大型钢企中,有40家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亏损。

然而,中国钢铁生产商为何在销售不佳时仍大量堆积库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希望以此来证明他们的生意很好,因此可以继续向银行贷款,就像路透社所说的,这或许是为了避免现有的贷款出现违约。
这种情况应该听起来很熟悉:在中国的其他产业发生过同样的事情。中国经济的放缓,流动性紧缩使得之前大力鼓励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政府已告知银行抑制对钢铁行业的贷款,但其力度太小,且发布时机太晚。因为86大钢铁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已经在2013年上半年升至70%——甚至有几家公司高达80%。
要钱没有,要铁矿石一堆
但似乎这还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铁矿石进口量会如此之高。今天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炜表示,进口的激增或许暗示着“通过大宗商品融资来应对国内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换句话说,5月和6月的资金短缺意味着钢铁公司再一次开始使用抵押铁矿石方式向银行要贷款。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们可以得到远比铁矿石实际价值更多的贷款额度,然后用这些钱去投资资本市场,比如房地产。时代周刊连续发表了几篇这种内幕是如何操作的报道:
“现在,很多钢铁贸易公司的老板都跑了。他们不希望看到积压的(铁矿石)价格触底,而且由于他们已经得到了贷款,他们就把剩下的铁矿石留给银行来处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知道同样的一批矿石究竟被抵押了多少次。”某上海钢铁交易员表示。
下面来看看这是如何运作的:
“例如,一个钢铁企业将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存在仓库里。然后他把这批货物同时抵押给多家银行。就这样,100万美元的钢铁瞬间变成1000万美元的资金。很明显银行的风险十分高。当钢铁价格上涨时,我们发觉不了什么问题。但一旦价格下跌,企业无法偿还贷款,老板纷纷逃跑。老板已经不在乎那些铁矿石了,因为他们已经把100万美元的货物变成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所以一切损失都会落在银行身上。”某钢铁贸易公司总经理说。
对此现象,银行又是如何看待的:
“目前的形势非常悲观,贷款收不回来的风险很大。”江苏银行某支行高级经理。
“给钢铁公司的贷款中大约60%是不良贷款。目前,我们还没有收回钢铁公司的一分钱。” 某交通银行行长。
所以中国的钢铁行业形势已经十分严峻。更糟糕的是,这揭示了银行机构放贷的不良机制。铁矿石不是唯一作为抵押担保的商品,像铜和橡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有那些不具备任何价值衡量标准却最容易被用作抵押物的:房地产。如果钢铁行业真的给银行带来如此巨大的风险,那么假设房价一旦下滑,后果将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