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美林主席兼CEO史丹利-奥尼尔与董事局达成离职条件协议。实际上,次按风暴刮起后,人头落地是华尔街的普遍现象,行政总裁或投资部门主管因投资失利被迫辞职时有所闻,固然是相关人士为作出错误决策招致公司亏损、股东输钱的代价,也可看出华尔街大行内部政治斗争十分剧烈。
奥尼尔事件便显示了这两种现象,他是第一位跻身华尔街大行主管的黑人,值得一谈。美林这家近百年(93年)的老店本来只是证券公司,80年代扩张业务,在奥尼尔手上完成从经纪行进化为投资银行的蜕变。
奥尼尔今年56岁,早年在通用汽车当文员,因工作勤奋和有代表性,成为公司的培养对象,被送入通用汽车学社(GeneralMotorsInstitute;现名KetteringUniversity)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保送往哈佛商学院,获得企管MBA学位后回公司的财务部门任职;986年跳槽至美林的高息(垃圾)债券部,89年成为主管,翌年垃圾债券大王米尔根因诈骗罪锒铛入狱,美林连续5年执垃圾债券交易牛耳,为公司赚大钱,奥尼尔因此扶摇直上,2000年成为美林最重要的证券经纪部门主管。在此任上,奥尼尔的领导令美林脱胎换骨,过去大小通吃的作风已改为全力争取百万富翁客户。而911后,奥尼尔展示他善于利用时机的铁腕作风,一口气全球裁员近2万、同时关闭266间分行,其冷酷无情的手法,大大提高公司的成本效益,02年董事会委任他出任主席兼行政总裁。
大权在握后,奥尼尔第一步并非培植心腹巩固后防,反而大开杀戒,解雇了多位资深尤其是曾和他竞逐CEO高位的干员。令分析家不解的是,他的不少支持者亦在被炒之列,公司的高层因此较前精简,但正如一名被辞退的部门主管所说,这批无端去职的高级职员,带走了数百年的经验,伏下了奥尼尔后来在结构性投资组合(SIVs)上一错再错以至泥足深陷最终被迫下台的祸根。
奥尼尔把美林从一家稳健的证券经纪行变成冒险(risk-taking)的金融机构,有过辉煌的日子,股价从02年的38美元逐年上升至去年底的93.1元。支持股价稳步上扬的,是奥尼尔大举进军与次按有关的金融工具市场。《纽约时报》的透露,其所持的SIVs从18个月前的10亿元增至今年9月底的400亿,18个月,正是美国物业市道从高峰回顺期,与物业按揭有关的多种衍生金融工具亦因此成为高危金融产品(期间以13亿元购入已出问题的第一法兰克林金融,成为华尔街新闻),但奥尼尔以为,这是另一次类似90年代令他名成利就的黄金机会---垃圾债券,可惜他押错注,即使FED放松银根,也无补于事,美林为此宣布拨备84亿(占公司股票市值13%),79亿是次按负债票据跌价产生,其股价亦因此急挫至65元水平(标普把其信用降级时曾见04年以来最低价59元)。论者指出,奥尼尔并非炒手出身,对风险认识不足,才会铸成大错。
然而,除了高盛和JP摩根大通,华尔街各大行在次按债务上的总亏损高达300多亿,意味这是集体现象,而且有执行部门主管做代罪羔羊,公司最高决策者罪不致死;事实上,奥尼尔一早清除异己,次按风暴前公司利润迭创新高令他的地位稳如盘石,加上董事多为他委任的友好,奥尼尔有无法辞退(unsackable)的优势;然而,他的铁腕政策令他树敌太多,仍留在公司的死党为替被炒老友出口气,在美林宣布亏损累累之际,向《纽约时报》透露奥尼尔曾向Wachovia(专做机构投资者生意)主席探问有否收购或与美林合并之意,当消息见报时,理论上是奥尼尔的老板的董事局一无所知,主管绕过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洽谈出卖公司,犯下了企业的天条,他终于被辞退!奥尼尔2006年的总收入4600万,董事局中止其合约的代价在1.59亿至2.74亿元之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1 12:54: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