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48 5
2007-11-01
中国经济的一个悖论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居然经常发愁钱怎么花,在外汇储备方面是如此,而财政超收收入更是如此。这表明,在政府财富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缺乏公共财政体系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效率,财富分配的组织架构与财富的分配模式与财富创造模式严重不匹配。

  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因此从数字上看政府成为最大的获益者,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是1.3万亿元,2003年超过2万亿,2004年上升到2.6万亿元,到2006年达到了3.9万亿元,是2000年的3倍,而2006年的GDP仅是2000年的两倍。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7161亿元,比去年增长30.8%,接近2006年全年税收收入,今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司长舒启明说,这个增长率创下了近年同期最高。据估算,今年财政超收收入将超过7000亿元,去年超收2000多亿元。2006年,中央财政比预算超收2585亿元。

  超收如此之多,首先说明财政部预算报告质量不高。有关方面的解释是,这是因为预算目标定得过高,万一完不成会形成抵触情绪。这一似是而非的理由反而证明了财政部对于每年的家底心中无数,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体系。

  其次证明我国税收过高,这与GDP与工资收入相对缓慢的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宋兰在今年五月表示,中国的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5%左右,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官方公布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入库税收收入37636亿元,财政增长过快说明我国税收负担在加重。当然国税总局的解释是是征税技术的进步,但即便我们认可这一点,也不能解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为何远远高于GDP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以及工资收入大大慢于GDP的增长速度,“我国劳动工资只占GDP的12%左右,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分配率普遍都在54%-65%之间,山东7.68%,江苏7.32%。即使纵向比较“工资占GDP的比例,1989年是16%,2003年则下降到12%。”考虑到各行业之间工资增长幅度的不均衡,在充分竞争行业工资收入可能更低。

  另一方面,我国的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罚没收入、土地出让金等到底有多少,更是一笔糊涂帐。特别是预算外非税收入、制度外收入是很难统计准确的非税收入完全游离于灰色地带。

  既然政府收入如此之多,到了为如何花费煞费苦心的地步,说明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国增值税在东北与中部进行的从生产型过度到消费型的试点,应尽快在全国范围推广。财政部的一大担忧是税收减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曾做过计算,如果参照东北试点在全国推开,并仍限于在八个行业进行增量抵扣,则税收减少约为400亿~500亿元;倘若在全国全行业铺开,并将抵扣范围扩大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则至少减收700亿元。而财政部门的静态算账结果是减收1500亿元。即便按照财政部的预算,以目前的财政收入仍然可以承受。并且,在增值税转型的同时,政府可以同时开征资源税、遗产税等,以解决不同垄断企业的资源占用,以及二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同时为被高税费所苦的中小企业留下合理的生存空间。

  超收收入的急剧增加同样暴露出公共财政体系的不健全,只要是财政收入都应纳入人大的监管范围,实现公共财政的透明化、科学化,同时积极推进费改税,把能改税的非税收入转化为税收,把预算外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内支出。

  现在不要说每年的预算与实际收入相差越来越远,超收收入的使用黑幕更反映出公共财政不公共。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2005年以前,超收收入的使用情况从未向公众公布过。2005年两会期间,财政部在预决算报告中首次汇报了2004年超收收入的使用安排,才开始对人大有所交待。但中国的《预算法》规定,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由政府自行决定,只需将执行结果报告全国人大,不需要事先报批;对超收收入的使用,全国人大可提出要求,但不具有强制性。这就将人大的审批职权削弱了一大块,也给超收收入留下了广阔的操纵空间,一支笔无需审核就动用上亿元资金,成为公共财政乱象的一个缩影。

  去年《预算法》修订期间,全国人大坚持将提前报批写入《预算法》中,但因各方意见无法统一而搁置。现在超收收入已成为公共财政大漏斗的情况下,所有对中国经济持有责任感的人,相信都不会反对给《预算法》打上补丁,这同样是建立公共财政的当务之急。

  至于今年的超收收入如何使用?一是由财政部向人大勾通,将人大首先解决近3000亿元人民币赤字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二是切实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食品安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减少赤字、适当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八个方面的承诺,而不能用于增加政府的行政开支。

  无论如何,一个资金日渐充实的国家社会保障与教育经费位居世界末流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在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大概占到国家财政的12%左右,而在西欧、北欧这些高福利国家,财政的钱有45%以上是用在社会保障上的,即便是西方国家斥为“小气”的美国财政也有1/3上的钱用在社会保障方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1 13:05:00
    其实,最需要资金的地方是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水平比我们想象的要差的多,非典就是一次关于医疗卫生的教训,非典之后我们国家曾经要加大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也确实做了许多。几年过去了,教训似乎又被人们遗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的惊人。社会保障方面似乎也做的不够,当前我国最需要保障的不是我们的农民兄弟,而是生活在城市的贫民阶层,收入来源少,难以支撑生活的开销。既然国家每年有那么多的财政盈余,为什么不用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呢,财政部门应该反思,理应对此负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 17:00:00
    据说,前几年中国每年大约有9000亿元被用于公款出差、公款吃喝等方面,还有那么多的贪官在捞钱,央行为国有四大银行的坏账、呆账前前后后冲去了两万多亿。中国的财政收入是不少,可是还是不够花,这是为什么呢?没人搞的清楚,只知道钱没有了。我国的相对税收也比其他国家高出很多,我个人认为应该收消费税和遗产税,虽然我知道这在中国现在不大行得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5 10:37:00
韩信带兵,多多宜善,不是每个将军都有这个本事,国家大了,看来也是这个道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5 23:44:00

超收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些花钱的人,不能让国民放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2 15:53:00
以下是引用winyoung2010在2007-11-1 13:05:00的发言:
    其实,最需要资金的地方是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我国医疗卫生条件总体水平比我们想象的要差的多,非典就是一次关于医疗卫生的教训,非典之后我们国家曾经要加大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也确实做了许多。几年过去了,教训似乎又被人们遗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的惊人。社会保障方面似乎也做的不够,当前我国最需要保障的不是我们的农民兄弟,而是生活在城市的贫民阶层,收入来源少,难以支撑生活的开销。既然国家每年有那么多的财政盈余,为什么不用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和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呢,财政部门应该反思,理应对此负责。
 
草,农民就不是人了啊??!!

[em16][em16],农民还是不是人了啊?难道是不吃饭,不长病,不会老的神仙啊??鸟人说的鸟话!!不知道的东西别乱说话![em16][em16][em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