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助剂是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加工成橡胶制品过程中添加的,用于赋予橡胶制品使用性能、保证橡胶制品使用寿命、改善橡胶胶料加工性能的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的总称,包括硫化类助剂、防护类助剂、加工型助剂、粘合型助剂和特种功能型助剂等五大类二百余个品种。
图1:橡胶助剂产业链

表1:橡胶助剂分类

虽然橡胶助剂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用量很少,但是对橡胶制品性能的改变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丁苯硫化橡胶强度只有14~21kgf/cm2,没有实用价值,加入助剂补强后,可以提高到170~245kgf/cm2,成为应用最广的一种合成橡胶。所以,橡胶助剂的作用不仅仅是改善性能,有些甚至是橡胶制品加工时的所必需。随着橡胶工业的迅速发展,橡胶助剂的产量更大,新品种更多,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橡胶助剂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轮胎企业的进入,伴随着世界橡胶工业,尤其是轮胎制造业的东移,世界橡胶助剂业也随之东移。
国外橡胶助剂企业在经历了2003~2004年装置减产、停产、关闭浪潮以及2007年延续至今的又一轮充足兼并和关闭风潮后,国外主要橡胶助剂生产商所占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美国富莱克斯(Flexsys)、德国朗盛集团(Lanxess)、美国科聚亚公司(ChemturaCorp.)和捷克艾格富集团(Agrofert)是全球最大的四家橡胶助剂生产企业。2002年它们的全球市场份额接近80%,然而到了2007年减少到了65%,而到了2010年已不足50%。
图2:全球橡胶助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与此同时,我国橡胶助剂行业快速发展,截止2011年,橡胶助剂产量已达到82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以上,其中有30%左右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橡胶助剂看中国”已成定局。
图3:世界轮胎生产重心不断东移

图4:我国橡胶助剂行业快速发展

橡胶助剂主要用于各类橡胶制品,包括轮胎、橡胶软管、橡胶带、橡胶薄片和橡胶鞋底等,其中轮胎和汽车用橡胶制品用量最大,近90%的橡胶助剂应用在与汽车相关的橡胶制品,其中轮胎生产占比70%。因此,轮胎和汽车行业的总需求以及产品升级决定了橡胶助剂的市场结构和增速。
从轮胎行业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前三强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始终能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市占率也在逐年走低。与此同时,以中国厂家为主的二、三线轮胎企业规模快速增长并占据行业重要地位。行业趋势的背景是主流轮胎产品生产技术走向成熟后,从西欧北美等传统发达地区向国内的产能转移。
图5:轮胎市场格局:三巨头占比高

图6:全球轮胎前三名市场占有率

轮胎行业作为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又需要完备的产业链配套,以及较高的劳动者和管理人员素质,中国具有综合竞争的优势。另外中国毗邻橡胶主产地东南亚,以及增速和存量市场都可观的东北亚地区,物流优势得天独厚。从行业前三强近年的资本开支计划来看,中国吸引了超过半数的新增产能。
中国轮胎行业的竞争优势仍将中长期保持,外企的产能向东亚特别是中国转移是一个必然过程,而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将支撑其超越行业增速发展。对于橡胶助剂而言,一方面国内轮胎生产的增速支撑的助剂的消费增速,另一方面也使得橡胶助剂的本土化生产,以及逐步国产化具备坚实基础。
橡胶助剂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