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化肥生产业态较为成熟,氮、磷、钾肥均形成了代表性龙头企业,产能供给充足,分产品看,尿素、磷肥总产能超过国内消费量,钾肥虽然仍存在较大对外依存度(接近50%),但国内产能持续扩张,预计到2015年自给程度还将大幅提升。
化肥生产原材料主要为煤炭、磷矿石、卤水等,具有资源属性,资源获得以及生产工艺控制决定企业竞争和盈利能力,以尿素为例,西部尿素企业具有煤炭及天然气成本优势;而在同等资源条件下,工艺控制较好,资源及能耗消耗较少的企业也能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如华鲁恒升。
尽管产业成熟度较高,化肥生产行业也因原材料价格变化、社会库存、短期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呈现周期性。
图表1:我国尿素、磷肥供给充足 单位:万吨

图表2:尿素价格波动较大 单位:元/吨图

图表3:不同企业尿素毛利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对化肥而言,我国农药全球化程度更高,目前可生产600多种原药、3000多种制剂,是全球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占全球份额超过1/3。除满足自身的需求外,我国农药大量出口,生产的近40%农药供国际市场,约占据全球贸易量的15%。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农药新药研发难度很大,一个产品平均需要历时10年,投入3亿美元,超出了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承受能力,为此,虽然近年来部分企业也承接了跨国农药企业的定制生产业务,但仿制农药仍是主体,受具体产品的产能周期影响较大。通常专利到期初期由于需求快速放大,供给偏紧,盈利较好,但随着产能扩大,供需经历失衡到再平衡过程,对应盈利体现为下降再回升到行业合理水平轨迹。
图表4:农药行业利润增速波动反映了行业周期性

图表5:代表品种草甘膦价格波动幅度大单位:美元/吨

饲料行业方面,现有生产厂家3000多家,总产能超过3亿吨,产量约为2亿吨,供给充足。饲料和养殖业相关,周期性较弱,但也受到气候、疫情和养殖周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