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前光明乳业是牛奶的代名词,国人对牛奶的理解是营养、新鲜,当时巴氏奶是市场的主打奶,而光明乳业占据了巴氏奶62%的市场份额。03年之后,伊利推出常温酸奶,接着蒙牛也进入常温奶的行业,蒙牛和伊利凭借常温奶销售额一路领先,而光明还走着单一产品路线,09年,伊利和蒙牛市值分别达322亿、416亿,而光明仅88.6亿元,后来光明懂得了产品多元化的重要性,推出常温酸奶莫斯利安,常温奶优+,高钙牛奶,纯香牛奶等多个品种,光明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光明的成败都在产品的多元化。本文考查多元化程度对光明乳业的业绩有否有显著影响,以便对乳制品企业有个借鉴作用。
近年来,广告费用在一企业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有些广告打响了品牌,使默默无闻的公司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相应的产品也从原来的1元涨到10元,如相宜本草、脑白金、凡客等等,如脑白金的广告无疑是成功的,崔洁(2010),运用线性回归和预测产品生命周期,得出脑白金在产品的成熟期,广告预算费用定在1.12亿左右比较符合脑白金公司的发展战略.而有些企业因为放在广告上的期望太高,多度投入广告而使资金链断裂。如孔府家酒、三株口服液、秦池等等。陈谦(2009),通过艾尔·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的定位(Positioning)理论,说明孔府家酒在广告上过度投入,成为热销白酒,而在产品定位上与广告出现偏差,导致销售额下降,资金断裂而倒闭。广告对于企业的发展无疑是重要的,它是企业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建立进入壁垒。乳制品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价格相差不大,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品牌战略的竞争。陈代娣(2004),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51.2%的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选择是基本固定在一个品牌,35.3%的消费者比较固定在2或三个品牌,只有13.5%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牌选择基本不固定。广告是打响的重要企业战略,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广告的支出对光明乳业的盈利能力效果是否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