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者 发表于 2013-8-20 16:34 
沈老师,在国内数据垄断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数据拥有者往往有各方面的优势比如年资、 ...
谢谢!我非常赞同共享数据!而且,我们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数据生产出来以后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样本框选择,抽样方案,问卷设计等等阶段都能够集中各方智慧,为后继的研究做好充分的考虑。这才是真正的效率!很多时候,在一个问卷中加一两个问题的边际收益要远远大于成本。如果能全盘考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面板数据,截面数据等等,这才是我以为的理想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现有数据有充分的分析,才能够更清晰的明确数据需求。数据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现实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相关的。这方面应该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
最后,我同意现在的计量工具的发展非常快。我提到的几种解决内生性的技术也大概是比较传统了。但,作为一个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实证研究人员,我的关注重点始终是issue,而不是技术。这就是说如果线性概率模型(说白了就是一般的OLS)能够解决的,我不会用logit,虽然Logit从技术角度更“完美”。以我的观点,一篇文章如果有内生性问题也不会因为单纯IV或是其他技术的使用就替代对问题透彻深入的分析。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上面放的文献目录,我在选择文献时尽可能的展示丰富多彩的实证技术的合理使用。比如同样是有关残疾补贴对就业的影响,Acemoglu and Angrist (2001) 与 Autor and Duggan (2003) 就做出来风格非常不同的论文。他们的论文的论证过程也非常不同。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对比起来读一读,想一想,领悟一下什么是好的文章。
有一类好的经济学文章应该是对现实经济的内涵的深入刻画,这种刻画来源于思考。思考与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关系。打个比方,中国人喜欢门口放石狮子。在制造这个狮子的过程中,工具固然重要,但真正要体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狮子的神还是需要艺人对狮子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