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13-8-20 20:59:02
匿名者 发表于 2013-8-20 16:34
沈老师,在国内数据垄断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数据拥有者往往有各方面的优势比如年资、 ...
谢谢!我非常赞同共享数据!而且,我们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数据生产出来以后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样本框选择,抽样方案,问卷设计等等阶段都能够集中各方智慧,为后继的研究做好充分的考虑。这才是真正的效率!很多时候,在一个问卷中加一两个问题的边际收益要远远大于成本。如果能全盘考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面板数据,截面数据等等,这才是我以为的理想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对现有数据有充分的分析,才能够更清晰的明确数据需求。数据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现实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相关的。这方面应该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

最后,我同意现在的计量工具的发展非常快。我提到的几种解决内生性的技术也大概是比较传统了。但,作为一个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实证研究人员,我的关注重点始终是issue,而不是技术。这就是说如果线性概率模型(说白了就是一般的OLS)能够解决的,我不会用logit,虽然Logit从技术角度更“完美”。以我的观点,一篇文章如果有内生性问题也不会因为单纯IV或是其他技术的使用就替代对问题透彻深入的分析。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上面放的文献目录,我在选择文献时尽可能的展示丰富多彩的实证技术的合理使用。比如同样是有关残疾补贴对就业的影响,Acemoglu and Angrist (2001) 与 Autor and Duggan (2003) 就做出来风格非常不同的论文。他们的论文的论证过程也非常不同。希望有兴趣的同学能对比起来读一读,想一想,领悟一下什么是好的文章。
有一类好的经济学文章应该是对现实经济的内涵的深入刻画,这种刻画来源于思考。思考与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至少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关系。打个比方,中国人喜欢门口放石狮子。在制造这个狮子的过程中,工具固然重要,但真正要体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狮子的神还是需要艺人对狮子的观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沈凯玲 发表于 2013-8-20 20:59
谢谢!我非常赞同共享数据!而且,我们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数据生产出来以后的共享,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样本 ...
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但是很多人去做技术主要还是因为受到数据的巨大局限,又没有办法摆脱中国问题的研究题目,最后只能走向技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在数据可得,研究问题重要而新颖,对文献有边际贡献。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有randomized trial的数据,OLS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即使randomize tiial也有non compliance group,不得不使用Imbens and Angrist的IV办法。现实生活中,除了结构模型之外(这是宏观劳动经济学范畴),沈老师包括我们大部分人的研究对象是微观个体。而通常我们使用reduced-form看的是因果关系,这时候内生性是很难绕过去的一环。当然,具体研究很复杂,不像我提到的,就那么几类。

回到Zhaopin的数据。我今天粗略看了下,信息量很大,肯定能继续出文章。唯一遗憾的是只有雇主方信息。过去的绝大部分调研数据都是雇员方信息。中国应该还没有大规模雇主和雇员匹配的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当我们考虑mismatch的时候,往往只能照顾——要么忽略市场需求,要么忽略市场供给。而且相对而言,以中国数据为基础讨论mismatch的文章非常有限。当然,mismatch本身(微观劳动范畴)作为一个题目,也已经很多年没有进入field top和general top杂志了。也许中国问题方向上的拓展(毕竟现存文献大多数考察的是发达经济体),可以推动mismatch这个分支的发展。中国的overeducation和overskilling问题也开始出现,限于数据基本还是空白。印象中,应该是还没有过比较严谨的研究出现。Zhaopin数据应该可以从需求方向上提供中国出现overeducation的一些线索。但在供给方向上就很难了。。不知道2005census里是否有所体现。照理说,比对着两组数据,应该可以看出哪些行业或者职业有较为明显的错配。比如招聘方要求是某职位最低学历大专,但可能在census里,以京沪为例可能这个职业平均教育水平达到本科甚至研究生。虽然截面数据有缺陷,但起码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0 22:09:23
匿名者 发表于 2013-8-20 21:27
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但是很多人去做技术主要还是因为受到数据的巨大局限,又没有办法摆脱中国问题的研究 ...
有关mismatch的说法是源于我今年5月在蒙特利尔开加拿大经济年会时听的讲座。那么我和Peter做的相关的研究用了厦门人才网的内部数据,从中是可以看到职位需求以及对求职者的筛选的关系。这个文章已经出来了。当然,我们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0 22:17:52
沈凯玲 发表于 2013-8-20 20:22
现在坐下来再考虑你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从普遍意义看,我国的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属于劳动经济学中有 ...
沈老师,谢谢你的思考建议。关于你的第一个思路,我觉得可以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多。对于第二点,我觉得比较复杂,稳定性和流动性需要合理评判,而且相关农户多期跟踪比较麻烦。而且影响移民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需要调查影响控制变量比较多和复杂,包括当事人的社会网络关系、工作职业行业特点、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乃至整个社会的体制,工作地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和习惯等等。而且容易出现内生性问题。至于第三点,从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来看,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主题,它涉及到职业化农民形成的问题。第四点和第二点有很大的关联,这个应该也不好研究,不过如果联系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演变进行课题研究还是可以的。以上只是我作为一个在读博士的一些浅见认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就相关问题和沈老师指教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沈凯玲 发表于 2013-8-20 22:09
有关mismatch的说法是源于我今年5月在蒙特利尔开加拿大经济年会时听的讲座。那么我和Peter做的相关的研究 ...
是那篇IZA的WP吗?不好意思啦,以前浏览过,但没有深入地看,所以有点记不得了。但这类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错配的英文文献还是很少见的(中文的我看不到,所以无法统计)。再次回到数据的话题,大部分人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啦~~~~
还是要谢谢沈老师那么晚不休息跟我们互动。。错过了下午的直播有些遗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1 09:21:31
匿名者 发表于 2013-8-20 16:34
沈老师,在国内数据垄断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数据拥有者往往有各方面的优势比如年资、 ...
深有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1 09:45:10
匿名者 发表于 2013-8-20 21:27
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但是很多人去做技术主要还是因为受到数据的巨大局限,又没有办法摆脱中国问题的研究 ...
大牛精辟!能否留下电子邮件或者其他联系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4 19:20:57
感谢楼主慷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