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5 每日经济新闻天府早报
中石油回归是中国股市大事,中石油如果不成为全民财富的增长点,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败笔。
中石油不仅以募集668亿人民币刷新了A股IPO募资纪录,还创下了冻结资金的纪录,不仅如此,这家亚洲最赚钱的公司还两度作出让利于民的姿态,以行动实践十七大报告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宗旨。与此同地,中石油回归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布局、对于股指期货和A股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到A股上市前为止,中石油分红的最大得利者是国资与境外股东。公司一直实行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给境外投资者带来持续可观的丰厚现金回报。2000年上市以来每年现金分红率达到45%,一年分红两次,至2007年中期累计分红达到3055亿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代表国家,拥有中国石拥有中国石油股份公司88.21%的股权,也就是说,有大约2700亿流向了国有股东;其次是在境外逢低买入的大股东,典型的就是巴菲特,通过抛售中石油H股获得了270多亿港币的现金收入。
最后,不能遗漏的是获得期权激励的中石油管理层,公司自2000年4月发行H股时开始实施一项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期权受益者在行权时,公司以现金支付股票增值的金额,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有资格参与该项计划。高级管理人员被授予8700万股期权,董事及监事会成员被授予3500万股,此项期权自授予起三年后,即2003年4月8日至2008年4月7日止可行权。行权价相当于首次公开发行H股的价格,即每股港币1.28元,以目前H股19港币计,就有大约23亿港币的收入。当然,这些高管目前并未行权。
到目前为止,这个依托国内蓬勃发展的经济的最大原油供应者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企业,并没有给国内投资者带来多大利益,以其体量、在中国经济中举出轻重的地位,以及资源垄断度,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未做出与此相称的贡献。
在A股上市之后,境内投资者有机会分羹,虽然分羹过程并不公平。到目前为止,中石油在发行A股过程中的两次让利于民主要停留于口惠阶段,大部分让利给了既得利益阶层,中石油无法回避A股发行价比H股发行价高出13倍这一事实,而新股发行10亿份额给予网下询价机构也让绝大多数中小股民难以相信让利于民四个字。当然,应该承认,从中石油的16.70的发行价来看,未必没有让利于境内投资者民稳定A股的因素,从2000年到目前的资本市场,考虑到通胀与资本市场的泡沫因素,这一价格是在低端,有很大的上行空间。
但问题在于,网上中签率启动回拨机制以后只有中签率只有1.943%,考虑到许多新股被临时组成的理财单位申购,中小散户中签率更低。而网下发行的10亿股则旱涝保收,成为此次中石油A股启动过程中最大的无风险获益者。
鉴于中石油的特殊身份,必须也应该成为全民财富。中石油要想让利于民,见诸于实际行动的是,保持在国际市场实施了七年的45%左右的现金分红传统,使境内投资者享受与境外投资者同等待遇,绝不能谄外压内。本次A股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增至1830.21亿股,中石油集团持股略为稀释至86.29%;40亿股A股占比2.18%;H股数量为210.989亿股,占比为11.53%,A股数量极少流通不多,此时如果放弃对A股股东数百亿亿人民币的分红,是不能容忍的夺利之举。
中石油的社会责任还体现稳定A股市场,平抑物价水平。在政府定价保障能源价格稳定与经济安全之间,在境内外投资者之间、在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保持利益平衡,才是最重要的让利于民之举。
对于中石油上市给A股市场形成的冲击我们不必杞人忧天,短期内为布局股指期货可能会造成市场的极大波动,如果股价上升过快投资者不妨静观其变;但从长期来看,中石油仍然是有值得投资的品种,对于国有大盘股的回归从节奏到资金政府均有安排。中石油回归之际,港股直通车明确暂停,上调油价、政府在国外签订的能源合作协议,从各个方面给中石油上市保驾护航,提供长期利好诱因。中石油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开放大局中的重要一环,政府不可能袖手旁观。如果大盘集体下挫,那么央企整体上市、做强资本市场等战略部署将无落脚之处。
投资者有必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大蓝筹资本时代,政府正在下最大决心做大做强蓝筹股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人民币开放时代,只有认识清楚这一点,才能分享到本轮的财富盛宴。问题只是,不同的时间段被追捧的蓝筹各有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