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中日合作擦肩而过 石原慎太郎背后的财团力量——《环球财经》
2012年9月28日 发表于《环球财经》作者:白益民
    近期,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日本野田佳彦政府2012年9月10日宣布所谓“国有化”钓鱼岛,紧接着进行“国有化土地登记手续”,并宣称“举全国之力强化对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警备”。对于日本这一系列举动,我国政府提出严厉警告,并派出海监船到钓鱼岛附近巡视,国内民间保钓情绪日趋高涨。
  曾几何时,中日双方也曾相约携手开发东海资源,“购买钓鱼岛”始作俑者也曾来到中国表达善意,甚至日本政府还曾提出“脱美入亚”言论,高调向亚洲尤其是中国靠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日之间错过了友好亲近的最佳时机。
  中日东海:第一次亲密接触
  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有一件关乎中日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大事悄然发生。这一年6月18日,中日双方同时公布了《中日关于东海共同开发的谅解》(下称“东海协议”),此份协议文件标志着中日双方在东海资源共同开发上达成了共识,将共同开发东海资源。
  作为合作第一步,中日双方协商划出了一块面积2600平方公里的“共同开发区”,此区域横跨日方主张的所谓“中间线”,具体地点在“中间线”的北端。除此以外,双方对日本法人参加中国已开发的春晓油气田也达成谅解,双方以合作大局为重,协议共同开发。
  在此之前,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小泉纯一郎当政时期,其在靖国神社、钓鱼岛等问题上的一意孤行,一度造成中日关系陷入冰点。2004年6月23日,以时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中川昭一为首的部分日本官员,乘直升机飞抵东海上空,“视察”中国“天外天”、“平湖”和“春晓”等油田,导致中日东海问题全面升级。前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冯昭奎曾说,如果不是之前小泉纯一郎、中川昭一等强硬派人物的顽固坚持,东海协议早完成了,不会拖到奥运开幕之前。
  小泉下台后,中日《东海协议》迅速推进。2006年11月,接替小泉纯一郎成为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中日双方现在能进行合作,在东海有争议的地区附近着手实施天然气开采计划。最终,2007年9月上台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与中国进行多轮谈判之后,完成了中日《东海协议》的签订。
  一直以来,关于《东海协议》中涉及到的“春晓”油气田,中国政府曾多次重申拒绝与日本合作开发。东海协议的意义在于,中日双方避免了海域归属和中间线问题,形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具体化成果。
  石原慎太郎背后的财团力量
  也就在2008这一年,中日合作如火如荼进行之时,石原慎太郎出席北京奥运会。石原慎太郎正是日本“购岛”的最早提出者,他从1999年当选日本东京都知事(东京市长)一直连任至今,在中国可谓“臭名昭著”,身上贴着“右翼分子”、“反华分子”、“极端民族主义者”等标签。
  出席中国奥运会体现出了石原慎太郎对华态度的转变。2008年1月,石原为北京奥运会加油打气,在都议会上称“祝愿东京友好城市——北京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而且在北京奥运会上,石原还对中国奥运志愿者夸奖有嘉:我切身感受了13亿人口大国的壮观场面。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他们非常亲切,彬彬有礼。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还要为残奥会无偿服务。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显然对国家和社会的前途抱有期待,这一点与日本的大学生完全不同。
  石原慎太郎毕业于日本一桥大学,而一桥大学正有“财界领袖的摇篮”之称,毕业学生人才辈出,尤其是其培养出的工商金融界学生,多数都会成为日本各大财团的领袖级人物。石原与日本财界关系非同一般。事实上,石原虽身为政界人士,但其背后也有着能够促进中日经济合作的日本大财团关系。1989年,石原与日本三井财团旗下企业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合著了《日本可以说“不”》一书;1998年9月,石原又与日本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旗下三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共同出版了《对美宣战:说不的日本经济,从美国金融奴隶的身份中解放出来》一书,以日本经济战略为题,矛头直指美国霸权,此书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一定影响。
  日本的“脱美入亚”梦
  2008年《东海协议》为中日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2009年鸠山由纪夫的上台则为两国在国际战略上的合作创造了绝无仅有的机会,鸠山政府上台便举起“脱美入亚”的政治理念向中国频频挥手。
  2009年9月16日,鸠山由纪夫作为日本民主党党首当选为日本首相,成功终结了日本自民党长期的执政地位。刚刚上任不久的鸠山在9月21日于纽约参加联合国峰会时,会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便抛出了对重组中日美关系的一记重磅炸弹——“东亚共同体”构想。
  同年11月15日,鸠山在新加坡国际研究院(RSIS)发表《亚洲的新承诺——实现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演讲时详细阐述了其“东亚共同体”观点:“简而言之,我的东亚共同体构想就是根据‘开放的区域合作’的原则,通过推进相关国家间的各领域的合作,在这一地区建立多重的机能性的共同体之网。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共同制定规则,相互配合,集中大家的智能,共同地遵守规则。这样,我们就不仅能够得到现实的利益,而且还能够培养相互信赖的感情。”
  事实上,鸠山由纪夫一直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早在1996年日本民主党成立,鸠山便率领第一个访华团来到中国。1999年,鸠山出任民主党党首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还是中国。2000年,鸠山访问中国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题为《以日中建立共通议程的时代为目标——建立“同心同德”的日中关系》。
  2009年12月10日,鸠山内阁支持者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携140名之多的国会议员访问中国,显示出了民主党对中国的亲近的政治姿态,日本《产经新闻》评价此次访华说,“仿佛是邻国的家臣们去参拜中国的皇帝一样,弥漫着朝贡的气息”。
鸠山由纪夫的家族也与中国有着颇深渊源,这可以追溯到鸠山由纪夫的曾祖父鸠山和夫,1886年8月中国北洋舰队访问日本时与日本警民发生冲突,日本则派出鸠山和夫与中国交涉,事后清政府还颁发给了鸠山和夫一枚二等龙宝勋章。后来鸠山和夫担任早稻田大学校长期间,成立“清国留学生部”,大量接受中国留学生。鸠山由纪夫的父亲鸠山威一郎也曾经多次访华,积极支持中日友好并作了大量工作,曾经具体负责与中国就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工作。
  与对中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鸠山政府对美的强硬态度。和中国关系的亲近和与对美国关系的疏远让美国很不舒服,美国开始担心日本偏向中国的态度不利于日美同盟稳固性。
  实际上,鸠山所在的日本民主党在取得政权之前,就一贯主张“对等的美日关系”和“没有基地的美日同盟”。在美国驻日基地转移问题上,民主党公布了“归还普天间美军基地”的具体政策,即停止使用军用机场,将美军海军陆战队基地迁往冲绳县之外的地点。
  2009年8月10日,鸠山由纪夫在日本《VOICE》杂志发表了《我的政治哲学》一文,公开批评美国式利伯维尔场原理主义,提出“自力和共生”的“友爱”理念和“东亚共同体”构想。他在文中说道:“金融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美国单边主义时代可能正走向没落,美元持续作为全球主要货币的地位也令人生疑。”
  鸠山由纪夫上台之后,更是启用了对美“排斥”且主张“东亚共同体”的寺岛实郎作为其外交智库,寺岛实郎的思想对鸠山由纪夫影响颇大。寺岛实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此后一直在日本三井财团的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工作,曾担任三井物产华盛顿事务所所长驻美多年,发表过很多国际关系、对美政策的著作,主张美日同盟是冷战时期产物,不能固定化;中国和东亚发展是一个历史性变革;“亲美入亚”是日本的战略选择。
  对于鸠山政府接近中国而疏远美国的做法,美国人十分慌张。2009年10 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日,向日本方面表达了对日本企图改变美日同盟现状的不安,他警告日本新政府称,如果日本违反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接近正崛起的中国,将面临严重后果。10月22日,《华盛顿邮报》引用美国官员的话称,现在最难办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美国人的愤怒也恰恰表现出了他们对中日关系拉近的不安。
  中日关系,渐行渐远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没有对美国“落井下石”。倡导“东亚共同体”、“平等的美日关系”的鸠山由纪夫则在美国的影响下彻底下台。同时,中日关系也因鸠山政府的下台而再次陷入停滞不前状态。
  美国当然不会容忍鸠山政府对美国强硬、亲近中国的举动,于是利用鸠山由纪夫对国民的诺言击垮了鸠山。鸠山由纪夫上台后便致力于推动关于美国驻日本冲绳普天间基地的迁移,期间提出了诸如“德之岛方案”、“边野古周边方案”、“胜连半岛案”、“嘉手纳机场合并案”等多项迁移方案,日本方面甚至对每个方案都在技术细节上进行了研究考证,而且既要得到当地住民的同意,也要得到美国的同意。但美国多以“无稽之谈”否定方案。
  在美国眼里,日本一向属于“顺从者”,而鸠山对美军基地迁移的强硬态度却是美国所料不及的,2009年10月2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引用美国驻日本大使肯特·考尔德的话说:“在过去30年中,我从未听过或见过日本人对美国外交官如此强硬,甚至私下里频繁的顶嘴。以前如果美国提出一项协议,日本通常的回应就是‘很好’,但现在一切都变了”。
  因此,美国对鸠山提议的军事基地迁移一事置若罔闻,导致了鸠山政府言行不一,同时引起了日本民众对鸠山政府的不信任。日本民众普遍认为,鸠山由纪夫对于冲绳普天间美国基地 “至少迁移到冲绳县外”的言论已经成为鸠山民主党的“公约”,但鸠山政府在与美国过招的确遇到了极大障碍,没能履行“没有基地的美日同盟”,甚至连迁移出冲绳县都做不到,这对鸠山在民间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到了2010年6月底,无奈之下的鸠山由纪夫只好回归到2006年自民党时期与美国签订的日美协议上来,与美国达成协议,按照自民党时代的“合意”,普天间机场将被迁移到边野古地区和周边水域,但还是没有移出冲绳地区。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日本官民,还导致了与民主党联合执政的社民党的脱离。
  2010年6 月2 日,在民主党参众两院议员全体会议上,鸠山以美军基地迁移所引起的政局混乱引咎辞职,一直支持鸠山内阁的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也辞去了职务。在长达20分钟的辞职讲话中,小泽一郎唉声叹气地表示:“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段回忆,有一天我待在酒店房间里,突然一只小鸟飞到面前,这是一种在我家乡经常见到的鸟,看到它,我仿佛觉得它是来告诉我,该是回家的时候了。”
  鸠山由纪夫的下台,意味着中日两国真正形成合作发展关系的希望已经渺茫。小泉政府时代,因靖国神社参拜等事件,中日政治关系一度陷入冰点。安倍晋三上台后,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到了鸠山由纪夫,因其“东亚共同体”的政治理念,为中日合作提供了一次绝无仅有的机会,但随着鸠山的下台,此种机会悄然错过。
  鸠山由纪夫的继任者菅直人上台后,再次沿用了美日同盟外交策略,鸠山所谓“东亚共同体”也随之无人问津。而且,与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不同,民主党内有着鸠山由纪夫、小泽一郎等与中国有历史渊源的人物,这些人物的下台,导致真正与中国沟通的日本掌权者变得极少。
作者白益民,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书籍
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产业研究员招聘
在白益民老师的指导与培养下,从事跟踪收集、研究分析全球产业、商业、金融市场信息
了解宏观局势、微观细分市场的动态,通过向企业、机构等发布持续性研究报告和热点深度分析报告等,使其做出准确的产业布局决策、制定出详实的发展战略做足充实的信息资源储备。
详情关注“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www.baiyimin.com)和“北京华信商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www.cefc.cn)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