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得也煤炭 失也煤炭
煤炭支撑山西GDP“半壁江山”。2012年,煤炭工业对山西省经济的贡献率为56.6%。2012年,山西省煤炭产量为9.13亿吨,销售收入达到11870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
煤之殤:产能过剩 供大于求
2013年山西省将完成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建成竣工150座矿井,新增煤炭产能1.2亿吨。截至目前,山西省煤矿批复总产能达到13.24亿吨/年。有关机构预测,2013年全国煤炭产能可能达46.3亿吨,将大幅超过需求41.2亿吨,如果产能全部释放,约有5亿吨过剩。而2012年的数值是3亿吨。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山西煤炭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煤之殤:煤炭价格大幅缩水
煤炭价格自2012年开始大跌,山西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终结。山西省煤炭综合价格从2011年的每吨656元,下跌到今年6月的450元,下降200多元,下降幅度达31%。进口煤一直被指是国内煤价暴跌的元凶。我国已连续4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其中2012年的煤炭进口量高达2.89亿吨,是2008年的7倍。今年前4个月,进口煤炭数量已超亿吨。
晋之殤:煤炭资源面临枯竭威胁
2000年至2004年,仅全省重点煤矿已有“一局十七矿”衰老矿井关闭破产。今后,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加大,矿井衰竭程度更甚,预计2005-2020年的16年间,仅五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将有32处矿井面临资源枯竭,衰减生产能力5400万吨,需要新安置转产工人102650人。2004年山西查明的煤炭资源量为2652.8亿吨,占全国25.98%,居全国第一位,内蒙、陕西、新疆分列二、三、四位。随着近几年新疆、内蒙、宁夏等地大型亿吨级煤田的发现,全国预测煤炭资源量各省排名又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数据统计,新疆预计煤炭资源量为18037.3亿吨占全国的39.62%,居第一;内蒙12250.4亿吨占全国26.91%,居第二;山西3899.2亿吨仅占全国的8.56%,居第三。
晋之殤:山西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据统计,山西因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全省3500多万人中,300万人受灾。至2015年,山西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至少达770亿元;至2020年,煤炭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经济损失至少达850亿元。山西省发改委2008年进行摸底调查的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近百亿吨,造成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约2146处,3309个村庄受到影响,1082平方公里的耕地、42.6平方公里的林地遭到破坏。
晋之殤:煤老板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80年代在“有水快流”口号下,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山西煤炭领域。伴随煤炭市场繁荣,一个特殊群体——煤老板诞生了。他们先是搞矿井开发建设,煤炭产量激增之后,却遭遇火车运量瓶颈,在与国有煤矿争夺运能败北之后,煤老板们遇到了第一波压缩限产。1993年煤炭价格开始放开,价格双轨制,计划外的煤炭市场初步形成,煤老板迎来又一春。1993年在“有水快流”口号下,民营资本大规模进入山西煤炭领域。伴随煤炭市场繁荣,一个特殊群体——煤老板诞生了。1995年再次遭遇运力瓶颈,山西出台“以销以运定产”策略,多生产就要被罚款。不过这也困不住煤老板们,为了拿到运输指标,“跑车皮”应运而生。2001年随着煤炭价格由历史低谷逐渐走向复苏,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的民间资本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大量民资涌入煤炭行业,煤老板又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三春。2008年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是山西转型的开始。经此一役,山西矿井数由2598座压减到1053座。2600多个煤企老板通过兼并重组,缩减至130个。那时起,煤老板就已开始走上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