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公司人力资源管控的挑战,还来源于母和子之间的冲突。
母公司总是鞭打快牛,要求干得好的子公司,承担更多的业绩,去年完成了10个亿,今年要求再翻30%或40%,去年担负了母公司,这么多的下岗员工,今年再担负更多的,承担我的更多的责任,因为国有企业的话,国资委压下来的任务,我要直接再把这压力,传递到子公司去,如果是民营企业的话,那么老板的野心欲望,要传递到经理层,经理层迅速再把它传递到,子公司孙公司去,大家一起背着压力,一起往前走,我是利用老板的这个令箭,利用老板的压力,我来对你子公司进行影响。
这就直接带来一个问题,子公司要么藏量瞒量,觉得我完不成,或者我12月11月的很多销售,开票开到明年去,今年我销售额表现得比较少,要么跟子公司,每年签订绩效合约的时候,跟母公司签订绩效合约的时候,尽可能把数字往下压,今年困难很重,或者是怎么样,尽可能承担一个较低的目标,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冲突就出现了。
有很多子公司不清楚的是,当你今年明明能完成10个亿,而你只完成了9个亿,甚至8个亿的情况下,表面上你占便宜了,因为你不需要那么的吃力,干部员工的压力也没那么大,但是骨子里面,我们来看看,当你子公司就是凭着惯性,凭着去年的基础,轻轻松松的毫无压力的,把这个业绩完成了以后,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你子公司一年下来,核心竞争力都丢掉了。
因为核心竞争力,甚至它并不是一个确切的能力,它是激烈竞争过程当中保持的一种艰苦奋斗的状态,当你轻飘飘的毫无压力的,被浪推着走的时候,事实上干部员工的这种奋斗,这种搏击的状态就丢掉了,一年下来你的竞争力,就有可能削弱到一半,甚至更多,但是你要知道,这就是逆水行舟,当你突然回过神来,发现我的竞争力受损了,想要迎头赶上的时候,那么我们知道,也许三年甚至五年,都找不回当初那个状态,这也是和文化相关的,一个最可怕的问题,当你的一种状态丢了,当上下的那种愿望,那种共同的愿景,一致的梦想丢掉了以后,当各自被风化了以后,再想聚合到一起,再想提炼一个共同愿景,那么这里面的难度,是可以想像的。
这些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上的挑战,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所没思考过的,也是所没经历过的,也因为我们不仅要提请,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变身成为一个,集团管理方面的专家,他必须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并且努力地把自己的知识界面拓展开来,延伸开来,去探索很多边缘性的话题,不要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局限在小小的“选、用、育、留”里面,不能自拔,眼界放开阔才能发现:整个边缘性的话题,恰恰构成了构建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体系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