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09 2
2007-11-06
当地时间十一月三日下午,“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首站在英国伦敦举办,旨在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制造”。图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十年仍能保持百分之九的高成长。 中新社发 李鹏 摄

  中新社伦敦十一月三日电 题:“中国制造”给林毅夫出“难题”

  作者 李鹏 西楠

  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三日开始“四海论道”,赴世界各地讲述真实的“中国制造”。作为首站在伦敦论道的主讲嘉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却因“中国制造”有着不为人知的“难题”。

  在和英中贸易协会主席白乐威(David Brewer)交流对“中国制造”的看法时,林毅夫透露:“我每次出国会给太太带礼物,二十年前这非常容易,随便买什么都能让太太高兴;现在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能买得起的常常是中国制造。”

  白乐威深表理解:“我接待的中国商业伙伴在英国逛街时,经常向我抱怨——每次看中一件好东西,往往是在北京和上海也能买到的中国制造。”

  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制造”畅销全球又一例证。不过,“中国制造”走遍全球的背后,有人对“中国制造”疑惑和不信任。一段时间来,西方政府和媒体常常高调宣扬“中国制造”的问题和缺陷。

  林毅夫认为,中国产品其实并不比美国等国家的产品质量差,却吸引了更多的注意。中国有这么大的出口,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中国制造”因此要提高。

  中国驻英使馆政治参赞刘为民也表示,中国也希望借此机会,督促“中国制造”提高质量。他对记者说,虽然出现了一些风波,但外界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并没有减退。

  林毅夫和刘为民都看好“中国制造”的前景,他们认为中国目前所处的状况,日本、德国、韩国当年也曾遇到。他们相信“中国制造”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由目前的“中低端”制造,逐渐走向“高端”制造。

  白乐威则表示,“中国制造”实际上有两大类,一是外国品牌中国造的商品,二是纯粹的中国品牌商品,而无论是外国品牌和中国品牌,“中国制造”的整体质量水平都让人信得过。

  “中国制造”如何保持竞争力?与会讨论者都建议,“中国制造”需要打造国际品牌形象,需要更多的“中国创造”和“中国品牌”,需要真正由低端走向高端。

  林毅夫笑言:“希望有一天我买不起的东西,也会有很多中国制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1-29 15:34:00
沙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9 15:54:00
中国农民为中国打工,中国为世界打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老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