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申银万国证券
申万的衰落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了。除了研究所,申万已再无拿得出手的部门。
申万的债券业务也仅仅是尚可,除了铁道债还有些许优势,其他业务线就只能“呵呵”了。
12.中银国际证券
中银国际曾经有相当辉煌,与中金中信鼎足而三的过去。
成也中行,败也中行。用银行思维管理券商,失败的概率太大了(额,可没有挖苦肖主席的意思)
股权大规模跳槽一创摩根,债券大规模投奔中德,华泰联合和东方花旗也吸纳了部分中银国际的有生力量。
不过有传言中行会将大大小小七七八八的表外理财归整归整,统一放到中银国际资管及中银基金旗下,可以预见如果成真,二者都会成为公募里的巨无霸。
13.兴业证券
与兴业银行一样,兴业证券近年也是不拘一格,蒸蒸日上。
兴业的一级项目近年有爆发之势,立足福建本地,向东南各省纷纷出击,近日还从国君挖了团队过来,但债券承揽承做的已达到50+,又恰逢企业债自查,不知可否养得起这么多人?
兴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固收制,承揽承做,销售,自营交易都在同一个大部门,完全实现了利益一体化,发行利率定的高一点点,自营多拿些转手赚个差价,就盆满钵满了。前述券商中申万虽然也是大固收,但主承项目寥寥,不具有代表性。
据说兴业不光base尚可,去年的bonus也很给力。
14.国金证券
国金刚刚结束大固收体制,承揽承做和销售交易拆分了,越来越靠近民生模式,区别在于销售交易也做做自营,不过还是撮合为主。
15.华泰证券
大券商里面债券业务最混乱的了,做项目的在华泰联合,但华泰也可以做短融中票主承销,债券自营则是华泰和华泰联合都有。
前几年的华泰联合固收一度在业内领先,但华泰及华泰联合的重新整合,让这个明星部门后来做鸟兽散,当然散伙之前发了一笔大大的bonus。
整合之后的华泰联合债券业务还是发展的不错的,项目组以海通过来的为核心,资本市场则引进了中银国际,中信和中金的一批人才。此消彼长,华泰固收极可能退缩为自营部门。不过鉴于短融中票的主承销和分销资格都在华泰,日后还会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
16.齐鲁证券
齐鲁的大固收体制做的也不错,可惜激励差些,或者说领导拿大头群众同疾苦?齐鲁在辽宁和山东的市场份额还不错。颇为奇怪的是他们多数人在济南,部分人在上海,山东也算离帝都不远,却几乎没人在帝都驻扎。
所以在北上深的齐鲁小伙伴比较郁闷:领着山东的工资在大城市打工。
17.长江证券
这个真心不了解了,多数人都是武汉本地土生土长,就有那么一两个在北京。另外,为啥债券承销资格在长江不在长江保荐?这个也一直没搞明白。
18.广发证券
广发与海通一样,典型的管理层强势,股东略感无力的券商。广发的市值也仅在海通和中信之后。
广发债券承销的领导是之前某部委主任的公子,考虑到企业债都是某部委审批,这就很牛掰了。债券销售据说待遇啥的一般般,不过不是很累,特别在广州工作更悠闲了。债券自营比较神秘,小伙伴也才刚过去,明年看看她bonus如何。
19.招商证券
招商在大券商里面是少有的重股轻债,原来股债承销都在投行,就两个团队十来号人弄弄企业债,有个团队还果断投奔西南了。现在成立了大固收,开始四处招兵买马,但因缺乏历史底蕴,估计至少要到后年才有所起色。
加班多赚钱少是招商固收的显著特色,不碰城投债又是一大奇葩。须知债券自营最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就是买城投然后去交易所质押放杠杆,而且现在短融中票一二级价差越来越小,利率债更是赔钱的生意,招商固收在赚钱途径不多的情况下还大举招人,咳咳。。。。。。不过他们喜欢便宜的应届生,社招极少,且门槛高的不止一点点,大家都记得去年招商固收校园招聘如何火爆,你们懂的。
20.国信证券
国信的一级,宏源的二级,俨然已经成了业内的神话。
国信的固收事业部是从华林迁徙而来,虽说不一定能如华林时代自己拿9,公司拿1的豪迈,也未必差的太多。先有人做项目,做了项目后需要有人卖,有好的债自己不拿说不过去,于是第一个大固收就成型了。
去年国信还是经常会挂招聘的,每几个月挂一次,不过据说如果没有相关经验,社招也需实习三月方能入职,风险极高。另外,国信固收以人大,贸大及海龟为主,其他学校寥寥。
21.平安证券
幸好光大来了个乌龙指,使得平安从风口浪尖上退了下来。不仅是投行频踩地雷,研究所也是动荡不安,三天两头换领导。
平安固收已经成为平安证券唯一的金字招牌。平安集团的庞大网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项目储备。加之待遇还算不错,平安固收的人员一直都相当稳定,特别是在深圳工作的员工,毕竟深圳的债券岗位少之又少,平安的待遇和平台在深圳可称一流。
平安的另一大特色是为数众多的本科助理,只拿基本工资,不参与奖金分配。许多小朋友也乐于在这个平台积攒经验,然后再去读个研。有点类似欧美投行本科毕业的分析员干个三四年去读MBA。
不过平安固收最近扩张也比较快,算上助理也有130人了,与兴业固收一样,能否实现规模经济尚待观察。
平安的业务线很齐全,在大固收里面是专业化分工最细的。
22.安信证券
安信的大固收是安信最赚钱的部门,其他部门的小伙伴均是想入其门不得其法。有趣的是,安信各种利率债纷纷在团,主承销项目却不是很多。自营交易这块相当有米,即使部门里面的其他团队也很眼馋。
23.中投证券
毕业那年中投搞了气势磅礴的招聘,许许多多的小伙伴纷纷投身于此,可随后管理层换血,投行出走,研究裁员,搞的公司乌烟瘴气,至今尚未平复。
与平安类似,中投也是靠固收业务撑场面。更惨的是,债券自营基本没什么钱,只有一级发发债卖卖债过日子,不过去年中投的项目还是蛮多。销售基本有经验的都跑路了,平均经验不足两年。
24.西南证券
去年传说分钱分到手抽筋的,除了国信宏源,就属西南了。西南一级项目也有些,二级也做的还不错。销售有撮合提成,自营则有华夏和工银瑞信的牛人加盟,自营也可以做撮合赚钱,又是一大亮点。
以上是24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券商,下面再点评下几家整体实力不是很突出,但债券业务有其独到之处的券商:
承销类:国开证券,广州证券
国开和广证跻身于AA级券商的重要原因,毋庸置疑是债券业务的强大。借助国开行的平台,国开证券多点开花,跃居企业债龙头,他们比较喜欢在其他券商材料做完的时候直接加个连主,这点相当不得人心。而且待遇据说也是相当一般,不过想混进国开行体系的小伙伴一般不在乎这个,家里面都是有背景滴。广证比广发实惠,发钱好多,愿意在广州定居的小伙伴真心可以考虑,自营也比较灵活。
销售类:东海证券,第一创业证券
几乎每个短融中票项目,承销团里必有宏源,东海,一创之一。与宏源承销,销售,自营多业务齐飞相比,受制于承揽实力,资本金等原因,东海和一创更着重发展销售队伍。稍有不同的是,东海是销售为主撮合为辅,一创是销售为主自营为辅。由于地处上海,东海的销售精英更有更多跳槽的选择,一创则较为稳定。但一创这几年招了太多的应届生,且部门内部也出现些许裂痕,正所谓盛极必衰。
撮合类:渤海证券
渤海几乎成了撮合的代名词,以至渤海其他部门的同事也受到“牵累”,都以为是做撮合的。在QQ上刷一大堆券出来是渤海的鲜明特色。因为在天津的关系,主要是南开和天大的童鞋。近年也有些钱赚的差不多了的童鞋跳槽去基金,资管,券商,走出天津,奔赴北京上海。不过渤海的硬件还是不错的,在北京上海都有提供给员工出差所住的公寓。
自营类:华创证券
其实多数小券商,特别是非北上深的小券商,都是四五个人做做债券自营,安分度日。华创属于自营类券商中做的相当成功的,既有自营又有理财,不赚钱的业务少做,部门领导去年自己到手一千万----可就在这一千万是一次支付还是分期支付的问题上跟公司闹翻了,愤而率几个人出走,承包了川财证券,于是乎有段时间华创和川财都在招人。
合资券商:合资券商大多一个模子:高base低bonus,所以其实做不做债券无所谓,反正一样的级别拿一样的钱。而且除了高盛,瑞银,大摩华鑫,华英可以做做自营,中德和大摩华鑫搞搞利率债,其他的都是做做主承项目然后卖掉,一年一年的混日子。渐渐也有一些领导觉得是该出来赚大钱了,于是一创摩根的人承包了恒泰,瑞信方正的人承包了德邦,跟公司分成。还有个鲜明的特点:合资的普遍洋气,很难忍受那些土包子券商的工作环境,所以多数人都是在高盛,瑞银,瑞信,中德,大小摩,再加上中金中银之间跳来跳去,自得其乐。
至于其他的形形色色的券商,只能说,看领导。好多都是承包制的,江海,五矿,天风都是好几个团队并行,各自小作坊经营,纯看领导的个人魅力与能力,请做好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