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是全面推进大额存单的前提。美国和日本都是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后,才开始推进大额存单。背后逻辑:存款保险才能切断银行背后的ZF担保,银行成为“财务硬约束”(周小川语)的商业主体;市场价格才能提升效率,而不是扩大风险。
大额存单引入到存款利率完全放开是渐进过程:日本大额存单从引入到管制基本放开进程经历12年时间,美国也是10年左右。预计中国的速度会更快,但也是渐进性。大额存单利率走势会市场利率一致。
决定大额存单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管制放开的进度;直接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替代产品数量;通胀程度。
美国大额存单占存款比例的峰值是20%-25%。其大额存单是银行自发设计的,所受限制较少,初期发展迅猛;同时其直接金融市场发达,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充足,快速进入大额存单市场,获取存款的蛋糕。而日本大额存单占存款比例的峰值是7%-8%;主要是是ZF主导,大额存款是逐步放开。同时日本直接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较低,货币、债券市场刚起步;银行是绝对的交易主体,初期投资者主要是企业和地方ZF机构等,金融机构和个人比较少。
美国大额存单快速发展亦与通胀高企有关,存款实际存款利率为负,资金大量流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脱媒加剧。商业银行必须大量推出大额可转让存单,应对脱媒,争夺存款。80年代以后,美国利率市场化大幅推进,货币市场存款账户和可转让支付命令的出现;多种替代品冲击大额存单,其占比明显回落。
我国存款保险尚未建立,大额存单推进速度由央行控制,同时相关替代品(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有所发展。预计我国大额存单发展速度会低于美国增长水平,略快于日本的增长水平。
图1.美国大额存单利率(单位:%)

图2.日本大额存单利率(单位:%)
中国大额存单的发展趋势分析: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