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进入快速成长期,渗透率将迅猛提升。目前,车联网在全球市场的渗透率不到10%,国内市场不到5%,都处于较低水平。预计14年至15年,国内车联网即将突破10%的临界点,迈入快速增长期,而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有望突破20%。技术、车主需求和政策是推动本轮车联网快速成长的驱动因素。
图1:车联网三大驱动因素

Apple、Google等IT巨头已经重视车联网领域,开始与奥迪、宝马等汽车工业巨头展开合作,将重新定义车载设备,将移动互联网的语音技术、云技术带入车联网,使车联网的交互更加便捷,功能将更加丰富完善。未来的智能汽车有可能成为互联网流量很大的接入口,在互联网领域占据重要的角色,成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的重地。
网络条件更加成熟。虽然运营商已经开始在3G网络时代已经开始推广车联网服务,但受制于高速移动下3G带宽不稳定,以及3G流量资费较为昂贵等原因,3G时代的车联网发展受限。在4G时代,随着高速移动带宽的迅猛增长和资费的下降,车联网有望实现功能上质的飞跃,4G将推动车联网的进程。
车联网硬件价格下降,从高端车系向大众车系普及。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成熟和发展,车联网硬件从过去1000美元以上已经降到500美元。在互联网厂商介入后,相关设备的价格将继续快速下降。此外,根据产业链调研,大多数国际整车厂已经开始将车联网预装在大众车系上,包括荣威、吉利等本土汽车品牌也已经逐渐在部分车型上预装车联网系统。
表1:移动互联网巨头携手汽车工业巨头布局车载智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度不断提升,有39%的新车卖家将车内拥有的网络技术作为买车最关心的问题。
传统车载系统及后续服务费较为昂贵,并且功能有限,并不是必需品,因此传统车载系统的普及率和使用率受到较大影响。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车联网的盈利模式将从前向收费拓宽至后向收费,降低用户使用车联网的成本,促使车联网的迅速普及。
新一代车载设备具备的行车安全功能也是促使用户使用的关键因素。
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都已经发布相关政策或法令扶持车联网发展,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交通效率。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2014年2月3日宣布,将制定措施要求全美新上路的汽车和其他小型车辆安装车对车通信系统,以有效阻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俄罗斯颁布相关法令,要求新产汽车内置移动通信设备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提供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