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792 7
2013-08-28
丁剑平,获得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系已故陈彪如导师的硕士学位、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及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及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同时也是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理事、澳大利亚中国经济研究学会会员、日本国际经济学会等会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执行理事, 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金融学会理事。

在出国留学之前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学术成果奖和华东国际金融学会首届论文评比三等奖。
1993年他出国留学,进入日本一桥大学攻读博士前期和后期课程。留学期间他深入学习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并积极参加了日本学术界的各种学术活动。如,日本的亚洲政治和经济学会,日本国际经济学会等,在学会年会上发表论文。他的博士期间的日本导师深尾京司,寺西重郎,和山泽逸平等在各个方面予以他科研指导。在日本经济研究所参加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统计数据的整理和翻译项目,并且担任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和国别等时间序列的补缺工作,将中国文革期间和前后残缺不齐的对外贸易统计修补完整。被日本文部省聘请为特别研究员在日本从事研究工作。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的论文先后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1999年5月获得了日本兼松贸易团体的论文奖。

2000年回国后,他曾多次荣获商务部颁发的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相继荣获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奖、全球金融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奖。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对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宏观政策导向—贸易与非贸易部门变量的国际比较”、“汇率浮动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对时机的选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批立项课题项目“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项目开放”、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他的代表专著有《中国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实证研究》以及《人民币汇率与制度问题的实证研究》,编著了《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证》。并且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2007年至2008年期间作为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交流一年。

主攻方向与专业:
国际经济学(金融与贸易),计量经济学,中国经济问题

学历简介:
1979.9  — 1983.7   获得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
1986.9  — 1989.7   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系陈彪如导师的硕士学位
1990.9  — 1990.12  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国际税收研讨会研修结业
1993.2  — 1996.3   获得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4  — 1999.3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博士课程 (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简介:
1978.10 —1979.8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助教
1983.8  —1986.8 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院助教
1989.8  —1993.2 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院讲师
1999.4  —2000.3 日本一桥大学的文部省特别研究员
2000.4  —2007.8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9  —2008.7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富布赖特项目高级研究员
2008.8  —目前现在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
  • 2012年11月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9-2011年度社会科学学会工作者奖
  • 2012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校教学基金奖(编号2012024)二等奖
  • 2011年11月获得第五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论坛论文奖(一等奖)
  • 2011年11月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奖
  • 2010年12月获得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 2010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校教学基金奖(编号2010034)三等奖
  • 2010年6月获得上海市金融学会2009年重点课题二等奖、中国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参政议政课题“建桥优胜奖”
  • 2010年5月获得商务部发展研究成果奖 奖字(09)第39号
  • 2009年11月获得宝钢教师奖(第200910082号)
  • 2006年12月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06)第25号
  • 2006年10月获得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论文奖)
  • 2006年9月获得上海财经大学校级嘉奖
  • 2005年获得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奖
  • 2004年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申银万国奖教金特等奖”
  • 2004年商务部颁发的第六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
  • 2003年荣获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ZF颁发的"上海市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 2003年商务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
  • 2002年12月荣获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奖
  • 2002年12月荣获第九届"中振科研基金"论文奖
  • 2002年5月荣获全球金融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奖,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颁发
  • 2002年上海市博士后办公室颁发的"回国留学博士后称号"
  • 1999年5月荣获日本兼松贸易基金和神户大学经济经营所的《兼松论文奖》
  • 1992年9月获得华东国际金融学会首届论文评比三等奖
  • 1988年9月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成果学术成果奖
  • 此外业余活动方面日文版《人民中国》1984年第9期32页有对本人经历的专题报道

问答汇总:
Q1:坛友aningspring:
丁老师:
     您好。
      人民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近距离与国际化拥抱。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国际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几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远远高于GDP的增长率。在封闭条件下,由于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汇率的波动不仅会影响进出口,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国内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在当前的货币体系下,进出口贸易基本依赖于美元,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成为影响进出口的风向标,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阵地。但是由于相关制度与技术的约束,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一直是踯躇不前,请问丁老师,人民币该怎样走向国际,得到相关认可呢?谢谢丁老师
A1:
在强势美元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很难推进的,因为美元的网络外部性和其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难以撼动。货币国际化的成功是需要机遇的。人民币升值一直是有两面性,它有利于货币的国际化,但不利于企业的竞争力。
这不仅是贸易方向多元化问题,而且还是与内需和金融结构调整相关的问题。目前在美元网络外部性很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还是要力争中国进出口产品用人民币定价来减少风险。

Q2:坛友snonlle:
国家大力鼓励人民币走出去,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逆差格局渐渐站稳脚跟。在渐渐开放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如何稳定人民币汇率,打击国内外套利资金渐渐成为一个重点问题。请问,在人民币走出国门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汇率风险和国际化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理论和外汇管理实际的差距应该如何处理?您对国家外汇政策有何建议?
A2:
资本项目管制与人民币国际化没有必然的前提关系。可以将资本项目作为应对异常资本流动的工具箱。任何开放都有两面性,要把握好动态管理。

Q3:坛友白月:
丁教授,你好: 从当前研究来看,反倾销既可以是一种博弈的策略行为,有时候只是为了主动吓唬人;同时经济体也会受到汇率、贸易差额等经济因素影响,被动地发起反击。那么,中国如何选择人民币市场化的政策,才能保证自身反倾销策略的有效行使?
A3:
人民币国际化只是在人民币升值时候才更加容易,但升值会使得企业难以多出口,不会与倾销问题相关。

Q4:坛友nc2100:
老师您好!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必须以本国经济为其背后支撑,现今国内经济的发展可说是在瓶颈期,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每继续一天,其潜在的风险就增大一分,这种现状下,学界是否认为仍然要讨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或者说,这种工作的具体内容能否确实地对国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作用?
      中国一贯在汇率问题上备受指责,说是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但是,国际上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指责只是基于”名义汇率“而言的,如果从”实际汇率“的角度看,人民币非但没有被高估,甚至可能略有低估,而实际汇率反映了现实的购买力,相比于名义汇率更有意义,您是否同意?倘若同意,如进一步放开汇率限制导致人民币币值的走高,这种走高是否还是理性的?

A4:
由于物价因素和国际收支顺差使得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是在管制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归根到底还是看企业能否能生存为。既不能让企业“躺着”不创新,也不能让企业“淹死”。让企业在汇率波动中呛水后学会游泳,这才是汇率状态。

Q5:坛友ghjklpoiuy:
老师你好,我想求教一个问题:
各国中央银行实行的货币政策构架分为四种:一是美联储等实行的利率目标制,二是中东石油输出国等实行货币钉住美圆的名义汇率锚制,三是我国等实行的货币量目标制,四是自1990年代初以来新西兰、加拿大、英国、欧元区等经济实体的温和通货膨胀目标制。那么上述四种货币政策构架的宏观经济意义和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A5:
这是因国家的历史和政治制度来确定的。即便是市场经济国家也不都是统一的货币政策架构。若瞄准通胀是美联储的标准,那么中国出现的社会融资总额以及M2增长率都可以参照。由于在变迁之中,中国还不能“只是抓一只兔子”。

Q6:坛友yangcan23k:
在中国国内利率市场化和国外金融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选择怎样的政策支持呢?
A6:
不要以为利率市场化是药。许多国家利率虽然市场化了,但经济并不好。关键还是看是否改革的结构性到位。同样人民币国际化也不是仅仅看多少外国人使用人民币,而是看在国际贸易定价或标价中使用了人民币。要看到问题的实质。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深入的课题。衡量标准是看利率市场化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否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后是否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

Q7:坛友jocelyn4526:
老师您好。我的研究方向同样是国际金融学。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两国间的政策传递效应或者是是一国政策对他国的溢出影响。但是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瓶颈。一、理论创新的艰难。当前,两国间模型的工作母机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无论是其扩展——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模型,还是由Obstfeld和rogoff引入微观基础的新开放宏观经济学都很难在理论上提出更好的创新。二、计量方法运用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向量自回归模型,更偏重structural一些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也被广泛应用。本人现在正利用R软件做动态因子模型,但更适用于一国内溢出效应结果的分析,对这种两国间的冲击机制刻画不如上述两个模型直观和深刻。也正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各方面很薄弱,所以想由衷请教老师,希望老师能在国际金融,尤其是两国间问题上,从理论或计量创新层面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另可否得知老师您的邮箱,做一些相关问题的交流?实属冒昧,但无论怎样,仍不胜感谢。
A7:
用S-VAR来分析两国间政策传递问题虽然可以,但现在的研究全部用DSGE模型来替代它了。此外MCMC动态分析也是可以的。现在该理论模型朝着微观结构又在深入,我自己也在学习之中。

Q8:坛友风雨阁主人:
丁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您对人民币内外失衡(对外升值,对内贬值)问题的看法?我个人观点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的分割,即中国金融市场未实行完全的国际化。敬请指教,O(∩_∩)O谢谢
A8:
同意你对现状的描述。金融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和信息透明。中国正在朝着该方向发展。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看金融,更重要的是看金融把实体经济服务好了没有。若实体经济不好,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就没有任何意义。

Q9:坛友sccd2000554:
請教問題:
若將兩國間所得、貨幣供給額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差額作為自變數,再與匯率進行迴歸分析,配適度極佳,看起來可以支持傳統的經濟理論,但預測能力卻不佳, 若要具預測能力該從什麼方向切入呢?

A9:
用向量自回归等方式,动态化处理回归分析即可,现在非线性和半参数也很流行,可以尝试一下。

Q10:坛友aiweiertracy:
丁老师: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为我们解答问题。还记得1997年那场席卷东南亚甚至是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之前美国提高利率(加息),而日本相应提高消费税。而2013年,随着美国缩减QE预期的加大,日本安倍ZF又再一次提出提高消费税,目前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货币、股市又开始受到冲击,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前兆?

A10:
历史虽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不会简单的重复。日本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固然会使得日元贬值,但周围亚洲国家也不是傻瓜,只要将日元作为自己货币篮子的参考权重即可。

Q11:坛友二牛柳:
丁老师:
     您好!
     目前,我国对中长期性质的双向直接投资与贸易融资已经基本放开,但在证券投资、跨境借贷与衍生品交易等短期资本流动方面仍存在较为严格的管制,因此,当下热门讨论的“资本账户开放”问题,主要的内容是要不要开放跨境短期资本流动。 但问题在于,短期资本流动通常是顺周期的,放松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限制未必能实现资本平衡流动,反而可能放大短期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波动性;未必能够稳定人民币汇率,反而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超调。
     想请教一下您对“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问题的看法,谢谢!

A11:
这是中国管理层感到最纠结的问题,我认为若为了金融而金融,或为了开放而开放,那就是方向性错误。只要短期资本流动能够与实体经济和企业实际需要相关即可。即便有投机冲击,只要信息和管理高度智能时能解决此类问题的。

Q12:坛友fanlisi20074:
丁老师:
      您好。
      去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从96年至今,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历经十余载,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金融对于即将来到的利率市场化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这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自身的内部改革也尚未完成,很难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那么,面对利率市场化带给地方金融机构的冲击,地方性的监管机构(例如地方金融办等)应该如何如何强化针对性的监管,如何通过地方立法来应对利率市场化产生的风险抓住所产生的机遇。
      想请教丁老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谢谢。

A12: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经有多年,虽然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但毕竟是他国的。地方金融办侧重发现地区特殊问题,因为地区的利率并非代表整个国家的参照利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试先行可以是一个方向。因为上海的资金交易量,在的地区进行尝试具有推广作用。更重要的是上海的法规最全。

Q13:坛友wangtanmu:
请问老师,我国为什么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啊?
A13:
其实,仔细看看数据外国直接和间接投资在中国的存量和人民币离岸市场衍生品的交易量,中国的外汇储备并不算多。更重要的是中国正面临着金融改革,还有许多国内外不确定的因素。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8-28 14:51:15
楼主这么多论坛币好生羡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9 06:35:4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29 08:46:51
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升值少还是顺差,很多因素致通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8-31 20:07:23
长见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 08:46:20
很有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