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国土面积约937.2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我国位列世界第四。其中,耕地、草地和林地各占1/3,畜牧业资源丰富,其奶牛养殖业发展历史悠久,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美国畜牧业产值在1,000亿美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60%,其中奶牛业产值占牧业产值的30%。 美国是世界上第二产奶大国。根据IFCN的统计数据,2011年,美国原奶产量为8901万吨,占全世界原奶产量的20%,而中国作为第四大产奶国,产量仅为美国的31%。
图1:世界原奶产量分布

从乳制品分产品产量来看,美国的黄油,全脂奶酪,
脱脂奶粉的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乳清粉产量为世界第二,浓缩乳清粉产量为世界第三。
表1:美国乳制品分产品产量占全球比重

美国生产的乳制品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而生产的副产品出口比例较高。2012年美国乳制品行业出口总产值为52亿美元,出口量为149万吨(折算为干物质),占全国牛奶产量的13.2%。美国生产的黄油主要用于国内消费,而生产黄油的副产品脱脂奶粉1的87.3%用于出口,占全球总出口量的19%。美国生产的全脂奶酪的副产品乳清粉47%用于出口,出口量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占比达到22%。
图2:2010年美国乳制品出口占生产的比例

从两国奶业价值链分拆来看,无论是原奶产量富余的美国还是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贴近消费者端的乳制品加工企业和渠道均占有更高的价值比重(占比超过60%)。若不考虑出售小牛和屠宰奶牛等副产品收入,也不考虑ZF补贴,美国奶牛养殖业的利润为负(扣除了在家庭牧场中劳动的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若不考虑摊销等固定成本,现金利润仅维持微利。并且从2005到2012年,利润变得更加微薄,仅有规模化牧场(超过1000头的养殖规模)才能获得微利(详见图24)。关于美国奶牛养殖业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将在下一部分详述。
中国的情况来看,散养户受下游乳制品企业压榨较规模牧场更为严重。虽然散养较规模牧场的成本低,尤其是饲料成本,但是由于奶质无法保证甚至较差,原奶的收购价格较低,养殖利润略低于规模牧场。
表2:中美两国奶业产业链价值分拆

根据USDA2010年的统计数据,全美国一共有超过5.1万个牧场生产牛奶,其中有97%的牧场属于家庭牧场。平均每个牧场的奶牛头数是250头,虽然有74%的牧场养殖规模少于100头,但是剩余的养殖规模超过100头的牧场贡献了85%的牛奶产量。我国的平均养殖规模则要小的多。2010年奶牛养殖场数量高达175万个,平均养殖头数仅为4.18头。
美国快速规模化以及养殖技术的提升带来了单产水平的持续提升,奶牛存栏经历了大幅下降,但产量水平稳步提升。1970至今美国牛奶产量大约增长了50%;奶牛存栏量大约下降了1/4,而奶牛单产却翻了一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奶牛数量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1953年为2169.10万头,1990年下降至999.30万头,首次跌破1000万头,2012年为923.30万头,同比1990年下降7.6%,相比于1953年下降57.43%。相对于奶牛数量的不断下降,美国牛奶产量却逐年增加,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1970年美国牛奶产量为5307万吨,到2012年上升至908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9%。
图3:美国奶牛存栏及变化趋势

图4:美国牛奶产量(万吨)及增长趋势

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牛奶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美国先进的育种技术、科学的饲养方法(饲料配方的改进等)和优良的养殖环境等,美国奶牛的单头产奶量不断增加,1970年,美国奶牛单产为4424公斤,2012年达到9682公斤,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8%。
图5:美国奶牛单产(公斤/头)及增幅

单产水平改善的一个核心驱动因素是行业进行了快速规模化。规模牛场通过采购优质种牛、加大牛场基建投资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规模牛场的竞争力较散养户更胜一筹。自1985年以来,美国奶牛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但是种群规模不断增加。
图6:美国奶牛场(个)和平均奶牛数量(头)
浅谈美国奶业概况: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