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7-11-19 20:57:00
以下是引用西米是在2007-11-19 17:52:00的发言:

   这个问题很简单, 使用价值是物品具有的, 给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可能性和已经带来的便利(包括心里感受);  而效用仅仅是物品被使用后在使用者心里形成的感受. 效用包含在使用价值内, 使用价值是比效用更大的概念.

比如:一件衣服,它的使用价值是它有给人暖身可能性,以及它给穿衣人带来暖身的那种心里感受. 这件衣服即使从来没有被人穿过,由于有给人暖身的可能性,所以它就有使用价值.  而衣服的效用只能在它被穿到身之后才产生,如果这件衣服从来没有让人穿过,它就没有任何效用.

嗯!你的见解基本符合马经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论述,不过,我有进一步的见解:“给使用者带来便利”中的“便利”应改为“正效应”或“满足程度”或许会更好;另,“可能性和已经带来的”可以改为:“预期和已实现的”,一般心理认知的使用价值感受倾向于预期的使用价值,神经效应器正在实现的满足程度的感应倾向于已实现的使用价值,这是个过程的区分。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总是从可能性的预期—→到神经效应器正在实现的满足程度的感应—→再到已实现的使用价值,马经的使用价值论述因为总是把产品的成品实现描述为使用价值实现,其实这是倾向于把预期的使用价值与已实现的使用价值混为一谈不加区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论述也如此,因此两者都是不区分预期、认知、神经效应与实际使用价值的完全信息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9 22:13: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9 22:24:00
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11-19 22:13:00的发言:

问你这样的分析有什么意义!

这样分析的意义是:使控制行为主体的认知或预期需求量符合效用标准量(引入时间即是效用标准率)。可参看:《[原创]物品使用率与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和效用递减规律与信息对称 》一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9 22:2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19 23:22: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0 20:02:00
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11-19 23:22:00的发言:

你具体举个列子吧,如一个小社会(一个村)如何用你的理论.

这从何谈起?你具体需要了解什么?如解决一个小社会(一个村)的什么?可说出来,最好能举个具体列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0 20:07: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0 20:12:00
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11-20 20:07:00的发言:

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在于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辩护.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而你的"使用价值论"起到什么作用?


辩护任何合理生产方式,批判任何不合理生产方式。起到指导优化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的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0 20:21: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0 20:29:00
其实马经的使用价值论就是倾向于社会效用价值论和社会平均效用价值论,只是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个人效用属于不同层次而已。这个我已在
 第11楼提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0 20:30: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0 21:14: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0 21:39:00
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11-20 21:14:00的发言:

什么生产方式是满足你的理论的?

我的理论提出:理想的生产方式是趋于社会内部没有剥削、整体多赢(优化)或帕累托改进。但不求一步到位,而是一个相对渐进的过程,无限接近于这种理想的状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0 21:40: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0 22:4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14:12:00
请问:先生的“使用价值”里的“价值”的含义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18:30:00
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11-20 22:46:00的发言:

你的所谓没有剥削的剥削是什么东西,和你的使用价值论有什么关系?和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同,和共产主义有什么不同?

呵呵!在下不玩什么文字游戏,也与什么主义无关,只是想建立一套促进社会分配的公平合理和谐与提高效率的理论,所谓没有剥削的剥削是指社会内部组织(或所谓的阶级集团)间分配出现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不公平不合理分配,其实我的价值论不仅包含使用价值论,也包含劳动价值论等一切价值论的“泛系统价值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只是我“泛系统价值论”的一个重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是在下的“泛系统价值论”研究的对象,这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经济学吧!不好意思说大话了!

[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18:5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18:53:00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7-11-21 14:12:00的发言:
请问:先生的“使用价值”里的“价值”的含义是什么?

呵呵!又在玩文字游戏了!我对“使用价值”概念的理解认为它其实就是功用或功能的概念,只是“使用价值”概念的使用多出现在社会科学尤其是马经中,而功用或功能的概念多出现在自然科学,我这里顺大家的思维借用“使用价值”概念来陈述我自己理论体系中的“功用”概念而已。

“价值”则是马经中的劳动耗费时间量,具体说,是某产品或商品的“使用价值”产生时映射的劳动耗费时间量。“价值”是不能脱离“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却可以脱离“价值”,因为没有劳动耗费时间量的物品也有“使用价值”,比如,我主题说过的:比如,你满头大汗热不可奈,拿扇子扇都不解热,突然,一阵凉风吹过,受用之极(引起自己的效用比无风单靠自己拿扇子扇时更大这就是非劳动的使用价值),甚至你自己不拿扇子扇都解热,这就不是自己有目的的劳动所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19:13:00
以下是引用仗义执言在2007-11-21 18:50:00的发言:

不好意思大而空了!

 

呵呵!是吗?请赐教了!

[em07][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1 19:13: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21:38:00

lhyhqh88888先生:

       我认为“效用”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物”的关系,是人对物的评价;而“功用”则是从“物”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物”的关系,是人对物的认识,不带有任何评价的成分。而我们的价值显然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物”的关系,并对物对人的功用做出评价的一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22:23:00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7-11-21 21:38:00的发言:

lhyhqh88888先生:

       我认为“效用”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物”的关系,是人对物的评价;而“功用”则是从“物”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物”的关系,是人对物的认识,不带有任何评价的成分。而我们的价值显然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物”的关系,并对物对人的功用做出评价的一个概念。

可以直接用神经感应评价的“效用”是心理的神经感应认知“效用”,这是主流经济学的说法,同时,还存在难以用神经感应评价的“实际效用”如生理的,可以用医学体检仪器等测量间接评价的“实际效用”,这种“效用”量的估计的准确涉及到仪器测量出来的信息的完全性。后者一般用“功用”表示,或称之为“实际效用”或“客观效用”。至于“价值显然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理解“人与物”的关系,并对物对人的功用做出评价的一个概念。”想了解你如何评价的,能举个例子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1 23:17:00

就空气和食物来说,从功用来说:空气可为人提供氧气;食物可为人提供能量。要从效用来说:人不能离开空气,但可以暂时不吃食物,让人来评价显然是空气的效用要大于食物,也就是空气的绝对价值大于食物的绝对价值。功用只是客观的说明物质的用途,并不对其用途大小做出评价!而效用则是人对物的一种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2 19:19:00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7-11-21 23:17:00的发言:

就空气和食物来说,从功用来说:空气可为人提供氧气;食物可为人提供能量。要从效用来说:人不能离开空气,但可以暂时不吃食物,让人来评价显然是空气的效用要大于食物,也就是空气的绝对价值大于食物的绝对价值。功用只是客观的说明物质的用途,并不对其用途大小做出评价!而效用则是人对物的一种评价。

嗯,看来你己经有一定的了解了。但“功用只是客观的说明物质的用途,并不对其用途大小做出评价!”一句中的“评价”应该是“主观直接评价”,而不包括“客观的间接评价”。比如,按你上面所说:“从功用来说:空气可为人提供氧气;食物可为人提供能量。”中的人是指自我之外的他人还是包括自我的所有人类,就按包括自我的所有人类来理解吧!以空气或食物作为参照系,它们的功用(使用价值)对象是包括自我的所有人类,那么,功用(使用价值)的量如何测量(客观的间接评价)呢?当功用(使用价值)对象是自我时自我以神经感应的满足程度来测量(主观直接评价),可是当功用(使用价值)对象是非自我的他人时,则以对方的神经感应的满足程度(主观直接评价)测量后陈述转告自我,这是来测量(客观的间接评价)。

当然,随着科学枝术的越来越先进,人们发现自我的神经感应器对某物品引起自身生理的实际满足程度并不总是准确的是有偏差的,这就使物品引起自身生理的边际功用或效用为零或小于零,例如:肥子吃饭总是过量了还觉得饿,不知自己有糖尿病的糖尿病人摄糖过量还觉得想吃等等,更不用提抽烟、吸毒的这些甚至是明知有害也要去试错行为了,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主体自身也区分为神经感应心理认知的、生理客观实际的功用量,后者随着科学枝术的越来越先进发明了比自身的神经感应更准确的测量仪器来测量人体对物品的效用量和物品对人体的功用量,这是把人体当作一个控制系统的黑箱原理,所以,在以后,随着科学枝术的越来越先进我们对自身的人体对物品的效用量和物品对人体的功用量越来越依赖于客观的间接评价,这也是经济学的功用论或效用论应该面对或突破的!

这是在下的浅见,请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5 14:46:00

lhyhqh88888先生:

        赐教不敢当!我认为先生可从抽象的人(也即人的共性)的角度来考察对物的评价!

        另外,由于近来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所以不能继续和先生交流和讨论!还请先生见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25 15:30:00
以下是引用刘保强在2007-11-25 14:46:00的发言:

lhyhqh88888先生:

        赐教不敢当!我认为先生可从抽象的人(也即人的共性)的角度来考察对物的评价!

        另外,由于近来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所以不能继续和先生交流和讨论!还请先生见谅!

呵呵,刘先生这么客气在下反而有点不自在了!在本论坛能遇到你这样的治学态度者已不多啊!没有关系,我们有机会交流和讨论,来日方长!

嗯!至于你的“可从抽象的人(也即人的共性)的角度来考察对物的评价!”建议很不错,我也赞同用这种方法——即我认为的:某物品的使用价值对“人类社会成员平均统计的测量”(社会平均使用价值)来估价个别成员的宏观的方法,不过,在科学技术足够先进而能用针性的测量仪器对某物品与个别具体人体的具体使用价值状态进行测量时,最好是不用宏观的抽象统计方法以具体的针性分折为宜,毕竟某物品对个别具体的人与社会一般抽象的状态还是有不同之处,但可以时时以一般抽象的状态作为参照,这与价值(斯密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类似!

不知你认为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6 20:19:00
很快!一年又过去了我们还是在讨论这些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6 20:27: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9 10:34:36
]那如果提出一个“有用价值”,包含1.物品的稀缺性和自身属性;2.对人类的有用性,包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而有用价值的衡量,既可以用效用强度来衡量,也可以仿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量的衡量,这样可不可以?是不是能解决一些问题。这只是我的一点点想法,希望能和大家讨论一下,论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0-29 10:49:43
]那如果提出一个“有用价值”,包含1.物品的稀缺性和自身属性;2.对人类的有用性,包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而有用价值的衡量,既可以用效用强度来衡量,也可以仿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量的衡量,这样可不可以?是不是能解决一些问题。这只是我的一点点想法,希望能和大家讨论一下,论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