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605 11
2013-09-02

------  与中国的观察家不同,外国的观察家喜欢从微观着手。这在经济学上也有根据,就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是个人主义方法论,都是微观角度看问题,从中国的传统上,或者中国记者往往开篇即宏观大论,例如先来一句:今年形势大好。。。。  显得相当有趣。
-------中国的债务危机,从微观到国家,中国的还有地方ZF不断扩展债务水平。1、中国地方ZF债务达11万亿 相当于去年全国总税收。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7月首次公布其对中国ZF债水平评估称,2012年广义ZF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及未列入地方预算内的,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已超过G D P的45%。 3、而据渣打银行日前发布的《亚洲债务大起底》报告估算,截至2012年末中国ZF债务占GDP的78%。虽然不少国内或国外的机构给出了各种估算,但目前ZF性债务规模并无官方的权威统计。4、另有评论指出: 在当下中国,很难设想一个城市或地区能像美国底特律那样以申请破产保护作结,但呈快速扩张之势的地方ZF债务,却像悬在中国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的经济研究例如房地产和债务,最大的问题是数据不透明,不公开,这造成所有的研究都没有统一的结论,就主权债务问题,ZF本身出于自身的目的,坚持认为没有问题:1、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曾担任过财政部长的项怀诚先生表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ZF债务一共是30多万亿,其中地方ZF超过20万亿,加上2012年ZF债务又增几万亿元,债务率基本在40%左右。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ZF债务占中国GDP的比重是43.5%,是可控的、安全的,有数据支撑的。审计署审计结果表明,全国地方性ZF债务总水平大概是10.7万亿;目前,中国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余额大概为6.8万亿,两者相加最后就形成17.5万亿我国总体ZF性债务,17.5万亿占中国GDP的比重是43%左右。这个数据比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水平要低得多,”杨凯生说,“比如德国和日本,日本目前ZF性债务占GDP比重180%,德国在这次欧债危机中表现算比较好、问题少一点的,德国ZF性债务占GDP比重为83.2%,而中国是43.5%。” 评价:实际上我听到的最新的数据是说中国的债务已经超过GDP,达到了日本的150%左右的水平。 瑞信证券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虽然2010年中国银行新增贷款的势头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考虑到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表外业务及企业债的增加,2011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例其实已经高达166%。文章同时指出,这样的高负债率对银行以及中国实体经济的运营构成威胁,并将影响中国整体的经济政策。


中国《财经》杂志最近发表瑞信证券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的研究文章说,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已上升到147%,而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则更高达166%。




     
中国企业遭遇“投资宿醉”
英国《金融时报》 欧阳德 曲靖报道
中国化学品生产商云维股份(Yunwei)的大门两旁放有木雕的两只大象和一只雄鹰,本意是象征智慧和繁荣。可如今,这组工艺品似乎传递出大不一样的涵义:沉重的债务负担以及对公司剩余资产挑挑拣拣的秃鹫。

云维股份一名语调温和的高管表示:“很多中国企业都急于扩张,力争在规模上做到世界第一。这曾经是使我们倍感自豪的原因。而现在则成为了令我们头痛的问题。”他刚刚出差归来,出差是为了销售硬焦煤;在该公司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曲靖市的贮存场地上,硬焦煤堆积如山。


这家上交所上市公司从未真正跻身于中国化工行业的第一梯队,更不用说走向世界了,但这并不是因为该公司缺少尝试。云维股份在过去十年中通过大力投资将资产规模扩大了29倍,建起了一座醋酸乙酯厂、一条电石生产线、一家煤焦油蒸馏厂以及很多其他设施。

问题在于,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也采取了同样举措。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化学品的需求下降,云维股份过度扩张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该公司去年亏损12亿元人民币(合1.96亿美元),产能利用率有时仅为三分之二。该公司迄今避免了大规模裁员,但只是通过实行无薪长假制度才勉强做到这一点。为保持正常周转,云维股份不断借入资金,资产负债率在过去的十年间增长了两倍,达到目前的90%。来自中国数据供应商万得(Wind)的数据显示,该公司现已成为中国100家债务负担最重的企业之一。

这种负债率不断攀升的趋势在化工企业中到处可见。中国最大化工企业——中国化工(ChemChina)的总经理任建新表示,企业错误地对中国经济抱有过于乐观的预期。

而这仅仅是中国企业债务问题的冰山一角。对于钢材、涂料、塑料、纺织品等各类产品来说,化学品都属于关键原料。因此,化学品企业所面临的压力,反映出财务麻烦已经传导到中国的各行各业。

中国ZF负债水平的上升近年来受到了较多关注,但中国企业债务的增幅其实更大。摩根大通(JPMorgan)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债务高达64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24%,远高于2007年的9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测算显示,去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债务股本比升至约110%,这使中国企业部门的杠杆水平高于其他所有大型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企业的债务股本比低于100%,印度接近于80%,俄罗斯则为60%。

中国ZF为对抗全球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刺激政策,在当时被视为对企业的救助,但现在很多人责怪此举导致了企业负债率的上升以及产能过剩。上文提到的云维股份高管在匿名的前提下表示:“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被ZF拖上了借债扩张之路。”

竞相投资以扩大规模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势头。虽然钢材产量严重过剩,但只要还有那么多的工厂和住宅在建造过程中,就有人为扩大的市场吸纳这些钢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企业的杠杆水平被不断抬高,侵蚀了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

债务问题传播广泛,难以避开。方佩文(Fang Peiwen,音译)在上海市郊经营一家汽车部件企业,他的办公室里充斥着油脂气味和金属切割机发出的刺耳声音。他的企业规模太小,无法从中国的银行获得贷款,银行通常青睐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但近两年来,方佩文企业账目上的债务也以一种在中国普遍得不寻常的形式扩张起来。

方佩文的客户(其中一些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向他支付的现金款项变得越来越少。相反,他们给他银行承兑票据(bankers’acceptance)——这是一种由银行担保的本票(promissory note),能在到期时兑换成现金,期限通常为6个月。方佩文表示,银行承兑票据占到了公司所收账款的三分之二。

而这意味着他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给自己的供应商付款,除非他们同样愿意接受债务凭证而非现金。他耸耸肩说:“有些企业拒绝接受银行承兑票据,他们坚持要求现金付款。我的企业规模太小;我别无选择。”

方佩文的会计拿出了一张银行承兑票据,金额略微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出票方是中国东北部省份吉林的一家汽车企业,并且在辗转到方佩文这里之前已经两次被用于支付——每一次就会有一家不同的企业在票据上加盖公章。就中国整体而言,2008年这类银行承兑票据的金额仅占GDP的3%,去年它们所占比重上升到了11%以上。

ZF在试图控制风险。它在很久之前便命令银行停止向产能过剩的领域放贷,但信托公司等“影子银行”填补了空缺。监管机构近期加强了这些实体获得融资的难度。中国ZF还开始限制银行承兑票据的发放,自5月以来,银行签发的承兑票据数量已大幅减少。

这些收紧措施的效果结合起来,引起融资成本上升,进而迫使从体育服装到重工业的各行各业的公司开始减少负债——往往通过缩减经营规模。

化工企业云维的那名高管表示,当地银行要求它支付高达8%的利息,高于基准利率约30%。这是严峻的新现实。该高管称:“过去我们以基准利率得到贷款,因为上市国有公司的信誉一直受到好评。”

云维今年7月宣布,它希望出售一系列设施,筹集8.7亿元人民币。被挂牌出售的一些资产几年前才刚刚建成,当时资金成本低,乐观情绪高涨。“当然,我们知道经济有周期,有衰退和低谷。但我要说,我们在景气时期没有料到情况会这么糟,”这位高管表示。

随着形势恶化,云维至少还有可以依赖的缓冲层。它的母公司为云南省ZF所有,而中国官员也三番五次表态,他们极其不希望本地的龙头企业破产。造船厂商熔盛(Rongsheng)、纺织品生产商山东海龙(Shandong Helon)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尚德(Suntech)是去年年初以来获得ZF支持的三个令人瞩目的案例。

但这解决不了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纾困,名义上的企业债务很快成为ZF债务。这可以让中国避免违约的痛苦,但债务仍然存在于体系中,只是披上了略微不同的外衣罢了。

某家跨国大型化学品公司的一名中国高管表示,问题大爆发的日子不远了。“冬天即将到来。你可以脱掉大衣,假装天气还暖和,但事实上已是寒冷刺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9-2 19:25:53
  林毅夫称:中国要依靠的还是投资。那么投资是一个魔方吗?就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灵丹妙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 19:32:14
世上 没有万能灵药,任何一种工具,肯定是有风险有收益,投资就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 19:32:40
再成功的专业投资人,其投资也不能全部成功,而一些地方ZF主体和国企主体。。。。。他们的投资肯定有失败有成功,而这些失败的投资。。。。谁来承担,又表现为什么?最后如何处理?之前就是表现为90年代时期的大规模银行坏帐,最后是由ZF和民众买单。十年一轮流,今天新一轮的投资周期。。。即坏帐出现周期又到了,从国企、房地产到地方ZF债务,到处是风声鹤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2 19:33:33
   我们需要对投资树立风险意识,健康的投资意识,还有危机意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9-3 17:13:4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