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不妨从内外因的角度大致来分析:
从外因来说,公允价值引入,是迫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压力。
从内因来说,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目标。此次新会计准则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放在财务报告目标的首位,那么财务报告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需用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按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所指出的,决策有用信息是能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用以评价预期现金流量、时间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类信息应具备相关性(包括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和可靠性(包括中立性、可验证性和如实表达)两个主要质量特征。而公允价值的引入,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履行会计的职能。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在其经典著作《会计理论论结构》一书中,反复说明会计是以反映真实经济事实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综合、浓缩、即有规则又在条理的手段,从中可以看出,会计是以反映真实经济事实为己任的,反映职能是会计的基本职能。那么会计是如何履行反映职能的呢?这就需要借助文字说明和数字描述,其中的数字描述就是指的会计计量。由于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经济事实也是这样,那么会计对于经济事实的计量理应是动态的。这就客观上要求会计计量必然要经历初始计量阶段后续计量阶段,公允价值不仅可以用于初始计量,而且也可以用于后续计量,因而能够很好得履行会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