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清友 李衡
当前,中国在处于第四轮改革开放机遇期。8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决定三中全会将在11月份召开,新一轮改革加速启动。
第一轮机遇期是80年代中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加工工业迅速发展。第二轮机遇期始于1992年小平南巡。2001年加入WTO,中国进入第三轮改革开放机遇期。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进入第四轮改革开放机遇期。
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已经有了实质性举措。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上海自贸区暂停实施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部分法律法规,是一项重大创新和突破,更是强化市场,简政放权的重要体现。
政治局会议将上海自贸区定调为:上海自贸区是党中央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已经在中央层面达成共识,必将冲破层层阻力力推下去。8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2、金融改革提速。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继贷款下限全面放开之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也即将推出,并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的限制;民营银行的设立也即将有实质性的突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融国十条)首次提到“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上海自贸区有望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允许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有望率先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利率市场化等等,这些都是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举措。
3、铁路投融资体制破题。7月24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多元投资、市场运作、政策配套的基本思路,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这是继铁路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
四川酝酿成立全国首个地方铁路公司—川南铁路公司,完全脱离铁路总公司。这将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独资或同外部资本共同组建的城际铁路公司,拉开了铁路投融资改革的序幕。
4、财税体制是解决中央地方关系的核心。营改增是目前最重要的财税体制改革,在目前的试点阶段,营改增的部分全部留存地方政府,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成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但是,一旦营改增推广至全国,那么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结构必将重新调整。
7月11日,财政部楼继伟部长参加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提到深化财政改革的四条总方向,值得关注。
“第一,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第二,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重点是推进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将增值税推广到全部服务业,把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第三,加快预算制度改革,构建完整、规范、透明的预算体制,调整预算平衡方法,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第四,对养老、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使其更有可持续性。”
经济领域之外,中央还明显加大了反腐的力度。反腐,有利益凝聚党心民心,有利于树立中央权威,有利于推进重点利于改革,有利于反垄断。
预计三中全会将在十八大提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框架下,全面部署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从目前的情况看,三中全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