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448 0
2007-11-12
位于四环边1.5万平方米的地块,在开发商的竞价声中从4.1亿元涨到6.6亿元,楼面地价接近1.2万元/平方米……在近期的土地市场上,开发商疯狂争地的劲头不见减小,地价仍屡创新高。90平方米占7成的调控政策似乎从土地市场这一源头,就面临失效的诟病。限户型的调控政策究竟能否拯救失控的地价和房价,且看专家如何评述。<p>  徐滇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p><p>  实践证明,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低收入群体获得住房用地。从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政策的失误是2004年以来房价飞涨的一个主要原因。</p><p>  大户型、豪华型住宅的利润要大大超过小户型住宅。房地产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热衷于修建大户型住宅。对他们来说,拿到土地才有利润来源,任何一个获取土地的机会都不能放弃。如果不加任何约束地拍卖土地,房地产商的你争我抢只会让地价越来越高。最近,在大都市中新盖的住宅几乎清一色是豪华型住宅,一般老百姓根本无法问津。在土地招拍挂的过程中,房地产商早在心中盘算好了房价。对应于高地价的只能是高房价、豪华型住宅。房地产商很清楚,在这些大城市中并不短缺对豪华型住宅的需求。</p><p>  没有任何约束的土地拍卖似乎是公平的,价高者先得,但实际上却剥夺了中、低收入家庭选择住房的权利。土地政策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由于中低收入家庭占了人口的大多数,因此新建住宅中小户型住宅理应多占些比例。ZF应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区隔,让房地产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中公平竞争——按高、中、低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盖不同规格档次的住宅。</p><p>  倘若规定某块地只能盖每套50平方米(或稍大些)的住宅,公共面积和使用面积之比压缩到最低,然后“招拍挂”,告知房地产商拿地后如违反规定将被重罚。那么,房地产商估计不会再不顾一切地竞拍。因为购买这样户型的必然是中、低收入家庭,不可能支付高档住宅的价格。开发商只能根据购买力估计房价上限,定出可以承受的地价。</p><p>  这样一来,不用限定房价,只在规定产品户型后按市场规律“招拍挂”,地价就不会失控。按照现有政策,如果能保证70%的新建住宅是小户型,即使单位面积价格依然上升,但平均房价必然大幅下降。</p><p>  当然,限户型策略在细节上还需要推敲。以“90平方米”为标准的依据尚待明确。当前人均住房面积约25平方米,户均2.8人,按此计算,户均面积是70多平方米。如果将90平方米作为分界,应收集数据求解出这个界限下覆盖人数的百分比。建筑面积的比例应当和人口比例基本相符或者有一定关系。显然,各地情况不同,这个标准不能一刀切。“90平方米占七成”的规定还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而调整。总之,虽然限户型的具体面积标准还应该继续调整,但这种做法对于根治土地市场调控失灵相当有效,必须坚持下去。</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